仓央嘉措用浩瀚无边的佛法,普渡芸芸众生离苦得乐,让佛性在信徒们心中发扬光大。他留下的辉煌诗篇,像雨露润育大地,也陶冶了一代代的普天世人。

        嘎旦增普措便是在仓央嘉措的佛光照耀下禅意笃定的康巴汉子;是一位让仓央嘉措的作品滋养强大起来的藏族诗人。

        一首《莲上的诗僧》,给了仓央嘉措这位六世达赖喇嘛一个很准确的定位,不管是从地域上还是从身份和性情上,让之前并不了解仓央嘉措的读者,仅从这首诗五个字的题目上,就一下对仓央嘉措有了一个大概的了解。而之前对仓央嘉措已有一定了解的人,这首诗五个字的题目,更是加深了他们对仓央嘉措进一步的领悟。

        诗里,嘎旦增普措用饱含热泪的激情,虔诚的敬意,精准的文笔,细腻的描写,讲述了仓央嘉措悲怆而令人敬仰的一生。

        “ 东方的山顶爬满了忧伤……”“……茫然编织的单曲/在一盏酥油灯下流浪……”“……仓央嘉措的悲喜/串起了日月在法器里飞扬”。如此,嘎旦增普措用物象、表象、意象和想象相互绞织又互为转换而行的艺术表现手法,营造出一种很凄美的语境又特别温婉的语场,向读者展示了仓央嘉措在佛法道上所付出的辛劳,和在“佛”及“诗”上取得的巨大成就。

        看看嘎旦增普诗里所描写的:从拉萨寺院的门隙间,传来了仓央嘉措这位游僧的吟咏。他徒步跋山涉水的足迹,又漫过了高原,从唐古拉山脉匍匐到阿拉善。仓央嘉措这位莲花上的圣僧,终于站立在那条古道上,成了一道风景,催生出那片静默天地上的一种渴求。他在贺兰山下的进一步修行圆满,让他所弘扬的佛法和沉淀的智慧结晶,成了后世信徒和民众们的膜拜。此外,仓央嘉措这位莲上的诗僧,在拉萨八廓街头的孤寂吟诗,使玛吉阿米流出了苦涩的泪水。仓央嘉措吟咏出的诗歌,后来在雪域高原的幽沟峡谷间,甚至在华夏大地上,像水样的世代流淌着,滋养着大地上的万物……

        成熟的诗人一般都会在动词上下功夫。嘎旦增普措对动词的运用更是特别出色。诸如“……东方的山顶爬满忧伤……”的“爬”字, “……盘翅的仙鹤伸卷着心思……”的“伸卷”两字, “……在一盏酥油灯下流浪……”的“流浪”两字, “……摘下了贺兰山上空的神性……”的“摘”字, “……串起了日月在法器里飞扬”的“串起”和“飞扬”四字,无不都让诗句的灵气得到了更为充分的彰显,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更增强了整首诗的艺术张力。

        嘎旦增普措的想象是奇绝的。譬如他把仓央嘉措流传后代的佳作想象为“诗歌淌成了水的模样”,他把仓央嘉措在贺兰山下的进一步修行圆满比喻为“……摘下了贺兰山上空的神性……”,他把仓央嘉措圆满的佛法和超常的智慧在后世信徒和民众中的宏扬和传播,意象为“……仓央嘉措的悲喜串起了日月在法器里飞扬”。

        嘎旦增普措的用词向来是很精炼也很独到的。在诗里,他用“诗僧”“游僧”“圣僧”,分别不同的“诗”“游”“圣”这三个字来描写同一个人,一下就凸显了仓央嘉措这位六世达赖喇嘛不凡的人生和几重身份,从而也丰富了《莲上的诗僧》这首诗的内涵。因而在“相约阿拉善  追寻仓央嘉措的诗与远方一一全国征文大赛”中,经初选和专家的评审后,这首诗从来自全国各地的1000余件的参赛作品中轻松撷取“优秀奖”,也是理所当然了。

        灵气飘然的嘎旦增普措去宁夏领奖后,在那片留下了仓央嘉措的足迹和身影,传播着仓央嘉措所宏扬的佛法和结下智慧的热土上,诗性大发,创作了一首更为成熟的佳作:《阿拉善的驼铃》(阿拉善之行作品) 。

        诗的开篇一句:“有雪瓣的红袈裟在阿拉善飘过……”,用“雪瓣”与“红袈裟”两种鲜明色彩组合而成的诗句,“白”与“红”两种颜色就构成了一种独特的意境,立即给读者一个耳目一新之感,让读者一下明白了这位穿着红袈裟的僧人,来自雪域高原,红色的袈裟上落满了白色的雪花,表明这位僧人一路走来的艰辛……

        接着,作者用细腻而精致的描写,给读者讲述了仓央嘉措为弘扬佛法、普渡众生到阿拉善后,也像在别的地方一样,所付出的辛劳和如何开化当地民众、如何普渡众生,最终功德圆满的功绩。作者用一连串相互关联的物象、先从表象到意象的升华后,再到最后的艺术呈现,并用入木三分的笔触,写出了别人眼中似乎很浪漫的仓央嘉措其实是很忧伤的一生。他忧伤“……拉萨八廓街头持咒信徒/还会把温暖安放在一盏酥油灯下/用六字真言安眠此生的轮回?”

        诗里,“……仓央嘉措拾起沙漠里的寂静……”一句中的“拾”字用得尤为传神。对“寂静”之事,仓央嘉措并非像凡人样的用“排遣”“驱赶”之类的态度来对待,而是“拾起”了寂静,表现出一位僧人的大度和包容……

        稍懂点诗的人都知道,现代诗已不再追求古诗那种刻板、僵硬的押韵形式,但依然在讲究诗的韵律,追求一种诗的神韵。这种诗神韵的强弱,表现出来就是诗作的优秀与否。

        嘎旦增普措诗的神韵很强,所以他的诗作都很优秀。彝族诗人,知知评论家沙辉曾这样评价过嘎旦增普措的诗:“他的诗歌‘硬气’与‘温婉’并存,语词新颖独到,更兼开阔辽远的意境和幽深古朴的情怀,使得他的诗歌地域特色浓烈,硬朗却又迷人。”

        窃以为,嘎旦增普措的诗,有一个最为显著的特征,或者不如说是一个取胜的法宝,那就是他诗里始终氤氲着一股浓厚的禅意。不管是过去选入国家级优秀作品集选刊中的《阿妈的声音》《玛尼石》等诗篇,还是最近发表在《诗中国》上的新作,都无不如此。这是他对自己民族宗教无限虔诚带来的福音。

        在鲁院求学时,我发现他在自己的宿舍内供着佛像,点着香火,每天按时诵经拜佛。对他民族藏传佛教的虔诚,佛就走进了他的骨子里,善就占据了他的身心。所以每遇上别人的不幸之事,他都难免会动恻隐之心而不由自主地替别人排忧解难。如此一个佛性闪烁的康巴汉子,自然成了一位所到之处受人欢迎的藏文化使者;写出的诗也自然洋溢着禅意而大受读者喜爱。当然,他也就成了我们那期鲁院39位同学中,工作业绩最佳,人脉最广,口碑最好,佳作更是不断的姣姣者。

        在此,祝福和厚望嘎旦增普措这位热情似火,佛性闪烁,才华横溢的鲁院同学,未来在各方面都更上一个新的台阶!

 

                        嘎旦增普措的诗

 

                        《莲上的诗僧》

 

                        东方的山顶爬满忧伤

                        盘旋的仙鹤伸卷着心思

                        谁在拉萨八廓街头孤寂地吟诗

                        让玛吉阿米弹出了痛涩

 

                        红墙金壁的布达拉宫深处

                        坐满了佛祖的慈悲

                        茫然编织的单曲

                        在一盏酥油灯下流浪

                        寺院的门隙间传来了游僧的吟咏

 

                        雪域辽远的幽谷里

                        诗歌淌成了水的模样

                        在光阴里穿梭

 

                        跋山的足迹中 涉水的身影里

                        徒步的节奏漫过高原

                        从唐古拉山脉匍匐到阿拉善的梦里

                        莲花上的圣僧

                        站立成了一条古道的风景

                        荡起了腾格里沙漠的干渴

                        摘下了贺兰山上空的神性

                        仓央嘉措的悲喜

                        串起了日月在法器里飞扬

 

 

                        《阿拉善的驼铃》            

 

                        有雪瓣的红袈裟

                        在阿拉善飘过

                        蒙古包留下了窘途的诵经者

                        仓央嘉措拾起沙漠里的寂静

                        用雪域青藏的灵魂诵咏了诗行

                        胡杨不再沉默

 

                        饥饿的游灵期待着超度来世

                        腾格里的风沙埋葬着诗词

                        远处的驼铃声

                        碎裂了魔群的婪欲

                        坐享在莲花上的诗僧

                        从广宗寺传来了藏传的咒语

 

                        谁在日月的峰芒里播散了心思

                        在月亮湖上沾染了忧伤

                        一花,一草,一片天空里

                        泛起了喇嘛教穿过的波段

                        夹在光阴里独处

 

                        贺兰山盘起了云的端姿

                        仓央嘉措一世的忧虑

                        只为拉萨八廓街头持咒信徒

                        还会把温暖安放在一盏酥油灯下

                        用六字真言安眠此生的轮回

        嘎丹增普措,藏族,青海省玉树州称多县人。中国传统文化协会会员,青海作家协会会员,玉树州作家协会会员,称多县作家协会主席。作品散见《星星诗刊》《诗潮》《青海湖》《西藏文艺》《西藏商报》等报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