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年来,编辑部办公桌是我白天工作的舞台,舞台左岸边端放着两盆袖珍乖巧的多肉植物,舞台右岸最边上是一摞阿坝文友的书籍,书堆的最上层放着庄春辉先生的散文集《展读美丽阿坝》,因为这本散文集特厚,所以也很抢眼。说它厚,是因为这本散文集有50万字,在一般的散文集中确实算不薄的。这么多的文字积累、文字描绘、文字抒情都是与一个地方有关,那就是川西北高原上的美丽阿坝。一个藏学学者,一个作家该是有怎样的情怀对自己的家乡留下这么多高贵的印记,这已经是让人感动的了。我也生活在阿坝高原,我更期待在庄春辉先生的文字里深层次的解读美丽阿坝。

        初识庄春辉先生,藏族汉子的高大魁梧,皮肤黝黑、满脸严肃是留给我的第一印象。后来的数次接触才发现他是深度沉醉在“象雄文化”“觉囊文化”的研究之中的学者;在后来发现并得出一个有趣的结论:那就是他喜饮酒,酒过三巡必定会来一曲美声唱腔的演唱。比如吼一曲帕瓦罗蒂的《我的太阳》,或者来一曲婉转的《童年的小摇车》。而每每唱完,我们都还沉醉在他高亢悦耳的男高音中,一转眼,他人不见了,这个时候大家都知道歌手庄春辉先生基本喝醉了,他回家悄悄休息了。作家的性情和严谨在他身上都完全具备。那么在庄春辉先生的文字里也大概如此吧。

 

        谷运龙先生在该书扉页的序里说:“读是一种能力,更是一种功夫。能如庄春辉先生这般去展读一个宽广到八万四千多平方公里的地域就更是一种能力和功夫了”。由此我想到,现代人有很多在阅读、走读、展读上下功夫,也有很多的人已经丢弃了阅读的习惯,甚至部分年轻人连一年读几本好书的时间都不愿意去挤。像庄春辉先生那样用眼睛、用身体力行、用纯洁的心灵去走读阿坝高原的山水自然、藏寨羌乡,好些人是吃不了那些苦的。由此,我对作家庄春辉先生是充满敬意的。正如现在我决定要阅读这50万字的散文集《展读美丽阿坝》,也是下了决心的。如果要去篇篇细细品读,还真得花时间和精力的,可想而知,作者在书写这些文章时是付出了多少的艰辛与汗水啊。我先从目录展读开来:展读美丽松潘、展读美丽壤塘、展读美丽若尔盖、展读黑水、展读美丽理县、展读美丽阿坝、展读大金川、展读美丽马尔康、展读美丽茂县、展读美丽红原、展读汶川、展读美丽小金、展读美丽九寨沟……一路展读下去,阿坝州十三个县就展读完了,十三个县的自然景观、文化景观和藏地风情纷纷跃然纸上,也深深地印在读者的心里。篇篇文章都十分详尽地给读者呈现作者心目中的唯美圣洁之地,揭开了关于阿坝藏地的神秘面纱,引领读者跟随作家的脚步进入川西高原的大地。

 

        很多文人都喜欢边走边写,一路走一路歌,庄春辉先生也不例外。在阿坝美丽的大地上,镶嵌着一个接一个的让人流连忘返的自然景观,从“童话世界 、人间仙境”的梦幻九寨沟,到“最近的遥远”的黑水达古冰川;从红军走过的茫茫草原到被称为“东方阿尔卑斯山”的小金四姑娘山;从东女王国的雪梨之乡金川到觉囊文化中心的财神坝子壤塘;哪一地没有留下作者的万千足迹、万般感慨呢?庄春辉先生的散文集《展读美丽阿坝》,就是用他白描的文字细细给我们展读,更多的时候我更认为是文化传承。特别是阿坝藏区关于诸多的历史文化、藏传佛教文化、觉囊文化和象雄文化等等文化元素,从集子里的篇篇文章里,我们可以窥探到许多我们不曾懂得的知识。所以,庄春辉先生不单单是一位作家,更是一位资深的藏学学者。

        散文集的开篇之作《神奇的九曲黄河大乾坤地图》就深深地震撼了我。看见“大乾坤”一词,禅意的九曲黄河秘境就出现在我的心中。位于阿坝州若尔盖的九曲黄河第一湾的确是诗意盎然、美轮美奂的,庄先生是这样描述的:“黄河天上来,红日地中落,九曲黄河第一湾岛屿众多,红柳成林、水鸟翔集,渔舟横渡,形成‘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美妙精致,被中外科学家称为‘宇宙中庄严幻景。顺着这样文字的引领,我想很多读者肯定心中会有去若尔盖九曲黄河第一湾看落日、听鸟鸣、醉幻景的冲动。文中的关键是还庄严的写到九曲黄河自然天成的乾坤互应,天地万物的宇宙自然法则。神奇的九曲黄河大乾坤地图,以宽广深邃的风水文化地理,深刻诠释了人与山、人与水、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这样一个秘境之地,这个被称为“最后的绿色天堂”的若尔盖,该会令多少人无限向往呢?

 

        不仅仅是写需要功夫,读也需要功夫。庄先生说的展读其实是谦虚的言词,作家的足迹遍布宽阔的阿坝高原,跋山涉水的走访,用情至真的思索,耐心细致的记叙,一篇篇带有深厚藏学元素、浓郁藏区风情的文章呈现在我们眼前,供读者心情愉悦的展读,徜徉在美丽的阿坝世界诗篇里。其实,阿坝州13个县我都去过,但大多数是走马观花似的游走,做到了“走过路过不容错过”,但是很少驻足下来认真聆听一个地方的乡音乡情。可是庄先生做到了,他是一个有担当有情怀的作家,在读过《展读汶川》后,更加得以印证。汶川原本就是美丽的,“5.12”大地震过后的汶川,今天的汶川又怎么样了呢?作家庄春辉在《展读汶川》里一五一十地告诉世人:水磨古镇涅槃重生了,灾后重建的水磨古镇由灾区变成了“中国精品文化旅游”景区,又由景区蜕变成了充满诗情画意的后花园。映秀镇涅槃重生了情了,经过广东东莞人民的倾力援建后,映秀镇正从一个“伤心小镇””变成藏羌文化走廊上的一个“温情小镇”。恰逢今年是“5.12”汶川大地震十周年纪念日,二月初习近平主席也亲自到映秀看望灾区人民,映秀老百姓享受到了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深切关怀,体会到了社会主义大家庭带来的优越感和幸福感。今天汶川灾区人民的生活已经印证并诠释了国际设计大师保罗•安德鲁的预言:“我们说废墟和灾难是需要纪念的,但这是一个需要忘却的纪念。在映秀新城我们能够看见的是一个绿意盎然的丘陵。我们知道这片生命之下埋藏着我们曾经的痛苦和惊恐,但是我们的痛楚已经渐定。丘陵上的一片生机将鼓励我们积极地去生活。

 

        在这本散文集里,作者展读的自然地域和文化地域是宽广的。在阿坝广袤的大地上,有山区、有农区、有牧区,各个区域的自然景观和文化景观千差万别,有一点是共同的,那就是阿坝藏区独特的浓郁的藏族文化和宗教信仰。庄先生是作家,更是藏学研究者,所以作家的展读文章中也包含了神秘高深的藏传佛教文化。在《他空见与时轮金刚信仰:藏传佛教觉囊文化的内核》一文中,作者详细深刻地给我们传授了“觉囊文化”的精神内核。在这里我们可以感受到多元文化的魅力。文化的实质是“以文化人”,文化的可贵之处是把学识内化为力量,给自己自信,给别人温暖。觉囊文化同样也恩泽着地处藏地深处的壤塘人民。壤塘作为藏传佛教觉囊文化名镇,这里存留的古建筑、非遗文化项目繁多,云集了众多的大德高僧,觉囊文化在国内外声名远扬。作家在《青藏高原:藏传佛教教法、政法和合殊胜的乐园》长篇大作中同样也给读者传输普及了神秘独特的藏传文化。对于提倡吸收多元文化的今天,阅读庄先生的文章会有另类的收获和心灵深处别样的喜悦。

        散文的写作手法多种多样,每一个作者不同的文字叙述语言表达各有不同。抒情是散文写作中最原始的表达,记述是散文写作中必备的元素。作家庄春辉的散文注重思想性和学术性,所以有些文章起初读起来略显枯燥呆板,细读品味之后才发现那些更高深更具有价值的东西。

 

        很多读者都读过阿来的藏区题材小说《尘埃落定》,对里面土司居住的官寨也有些初步的印象。在《展读美丽阿坝》散文集里,庄春辉先生还给读者献上了纪实描写阿坝藏区藏羌古雕群的真实文字。对于藏族羌族地区这些凝聚这藏羌人民智慧和汗水结晶的建筑,是具有极高的美学价值和研究价值的。“古雕”一直是我喜欢景仰的建筑文明,在阿坝州的马尔康、茂县、汶川和金川都分布有古雕建筑群,我都去亲眼看过,震撼过、感叹过,就是浅薄得无能为力留下只言片语。古碉,也叫石巢、邛笼、箭碉、碉堡等,在我们阿坝州岷江河流域河大渡河流域分布较多,这些古碉见缝插针般矗立在高山之顶或者高山悬崖上或者山谷低处。远远看去,犹如欧洲童话世界里那些城堡一样迷人。所以有学者称赞我们阿坝州的岷江大渡河流域是“碉的世界、碉的海洋”。古雕除了布局在阿坝大地的山地间,有些寺庙也藏有庙碉群。庄先生说:“走进阿坝州壤塘县的曾克寺,就走进了庙碉群及彩塔林,也就走进了藏传佛教噶举派大手印的文化隧道读了庄春辉先生的长篇纪实散文《川西高原藏羌古雕群巡礼》一文,受益颇丰,感触良多。可以真切地说,这篇散文对我来说就是古雕建筑知识的科普,让我对这些川西北高原历史的沉默见证者,这些从容守护着川西高原文明的古建筑充满深深的敬畏与崇敬。

        在阿坝的唯美大地上,感谢作家庄春辉先生以他唯美的心灵奉献给读者这些美丽的展读,他爱他的家乡,我也爱这块养育我的肥沃土地。真切期待将来读到更多庄先生呈现给我们的阿坝文字展读。

 

        庄春辉,藏族,四川壤塘人,现为阿坝州文联党组成员、调研员,中国民协会员,阿坝州藏羌研究会副会长。长期从事阿坝藏羌文化研究、散文和民间故事创作,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发表作品,先后在《佛教文化》《中国民族》《中国西藏》《中国画报》《读者》《世界博览》《中国绿色报》《中国民族报》《中国文化报》《四川文学》《四川日报》《阿坝日报》等报刊发表有文学作品和民间故事。已出版论文集《阿坝藏羌文化大观园》、散文集《展读美丽阿坝》《觉囊史话》《展读壤巴拉》《觉囊唐卡史话》等著作。

        周家琴,70后,汉族,四川省内江人。四川省作家协会会员,鲁迅文学院西南第五届青年作家班学员。曾先后在《四川文学》《西藏文学》《星星诗刊》《中国西部》《青年作家》《精神文明报》《华西都市报》《西藏日报》等报刊杂志发表诗歌、散文和文学评论若干,并有多篇文学作品入编几本文集。出版诗集《卓玛吉的风铃》。现为阿坝州《草地》杂志社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