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武都,如果向路人打问当地的名胜古迹,第一个被提到的肯定是万象洞。陪同记者采访的武都区委报道组李廷贤和当地学者刘佐才,对万象洞更是熟稔之极。未去实地考察之前,已经听到了他们诸多的叙述和赞叹。
记者选择了傍晚时分前往万象洞。一是武都的气候燥热,白天正好窝在宾馆里翻阅资料,日落时分天气凉爽,又加此时没了游客打搅,适合拍照;二是据说洞内白天和夜晚能见度一样,何时入内参观和拍照,其效果相同。
万象洞位于白龙江以南崆峒坪北麓的景山山腰
万象洞位于甘肃省陇南市武都区汉王镇白龙江以南崆峒坪北麓的景山山腰,距县城15公里,洞口海拔高度为1150米,高出白龙江水面190米。汽车跨过新修的白龙江吊桥,沿着盘山公路行驶3公里左右,便到了景山脚下的杨庞村一片比较开阔的地方。记者一行拾级而上,步行800米便到达万象洞口。
鬼斧神工的洞窟造物
万象洞,又名仙人洞、五仙洞。站在洞前向周围观看,下面是滔滔东流的白龙江,上面是崆峒坪大草原,东至汉王镇与磨坝藏族自治乡的分水岭,西至城郊乡姚寨沟内的大森林,是长达约30多公里的绿色林带,蜿蜒起伏,景山就是这长廊林带中的一座小山。万象洞洞口有古朴的题字。经李廷贤联系,万象洞管理所的一位职工打开了洞门。记者一行进入洞内,凉气扑怀,一个奇幻的地下世界开始展现在记者一行面前。
万象洞外景
游万象洞你必须带着古今人文知识和自己丰富的想象力才能领悟洞庭地府形态万千怪石的妙处。
据刘老介绍,万象洞深不可测,现在开放的只有五千多米长。洞内分月宫、龙宫、天宫三大洞天,共有一百二十多个比较大的景观。李廷贤在前面拿着手电筒引路,刘老向记者指点那些神态万千的石乳,娓娓动听地描述它们的神韵和故事。
将军的威仪
老妇人
相携而行
小雪人
万象洞是“奇观之最,乾坤一绝”。洞内石笋林立,形态万千,星罗棋布,步移景变,有的像佛,有的像人,有的像狮,有的像龙,有的像琼阁……洞内道路崎岖,高低错落,宽窄不一,宽处阔敞高轩,可纳千军万马,窄处不足盈尺,仅能容一人爬行。进入月宫大庭,被命名为“犀牛望月”、“月照林海”、“玉兔觅食”的许许多多形神兼似的石头引人人胜,使人留恋。
拾级而上,景色更加迷人。翻过龙岭,便是龙宫。“金蛇聚会”跃龙门,“龙腾凤舞”惊龙宫,“龙氏家族”齐出动,简直是龙的世界。钻过不足盈尺的“风洞”,即步入天宫,展现出“瑶池”、“天庭”等另一种风采。天宫景区洞内富丽堂皇,气氛非凡。走出天宫即来到另外一个天地——世外桃源,这世外桃源,是—个非常开阔的天地,下面像一片平展展的田园,上面像层层梯田,田园里形象逼真,植树、种稻、犁地、收割一派农忙景象。
综观万象洞三宫九区及诸多景点的自然风貌,各具特色,饶有情趣。虽然被人为命名,但也经住了时间的考验。这的确是一个需要带着自己丰富的想象力和古今人文知识才能领悟其“妙处”的洞厅地府,其景石荟集妙趣横生,整体环境幽雅神奇,不愧为“地下文化长廊”、“地下艺术宫殿”的美誉。
源远流长的人文景观
在空旷的万象洞内,听刘老讲解历史,听李廷贤讲他小时候和同学们在这儿玩耍嬉戏的故事,洞窟幽暗,而声音犹远似近,真有一种魔幻的感觉。
据刘老介绍,万象洞自然景观绝妙,又辅以人文景观的衬托,使万象洞更加熠熠生辉。洞内题留、碑刻随处可见,古阶州的志书中也多有记载。
《阶州直隶州续志》卷二山川卷中是这样记载的:五仙洞,在白龙江南岸,深不可测,悬半山间。中有铁桥及黄卢木桥,桥下水作环佩声。内有卧龙坪,尤宽广,可容百数十人。旧传神仙栖止之地(《名胜志》)。洞中泥可为砚,出洞即成坚石(《通志》)。在州东南三十里。洞门仅可容人,入则高轩宏敞,万象森列,随意拟之辄肖。尤奇者,有五白石柱,如玉削成,名“五岳朝天”。又有白石柱一自上垂下,一自下接上,相距仅尺许,名“地天交泰”。稍进,则为卧龙坪,中有二龙,鳞甲蛹伏若生。进则有炼丹井,仙人床灶。又有风洞,黄泥滩,枯木桥。有户科(部)都给事中胡濙,奉旨访张真人于此,不遇真人,留诗有云:“脉连地府三冬暖,窍引天光六月寒”。
关于张三丰题诗,应该是万象洞最有名的人文遗存之一。各种迹象表明,张三丰曾在此洞修行过,这一题留就在仙人床边的岩石上。据载,张三丰为明代道士,辽东懿州(今辽宁彰武)人,道号元元子。长期修炼隐居,行踪飘忽。初在陕西宝鸡金台观栖居,后移居成州(今陇南成县)金莲洞。明太祖朱元璋仰慕其名,于洪武二十四年(1391)遣礼部给事中胡濙寻访,追踪至金莲洞,不遇;又跟踪到万象洞,时张三丰亦远去,又不遇。只见张三丰赞万象洞的佳句。英宗时赠封通微显化真人。
近年经有关部门组织收集整理,万象洞的碑刻题留面积近100平方米。目前发现的万象洞最早时期的游人题留:“大周建德三年五月二十六日大使武定公贺娄慈行境至此”,距今已有1420多年。最晚的是近几年来省、地、县名人墨客的题留和赞歌。
美轮美奂的人间洞天
根据地质专家的考察,万象洞原来是一段地下河道,由于地壳运动,河道逐步上升为岩洞。在亿万年的漫长岁月里,雨水从洞顶隙缝中渗透进来,将岩石慢慢溶解钙化,逐渐在洞中凝结成石乳、石笋、石柱、石幔、石花。这些巧夺天工的钟乳石奇景,千姿万态,包罗万象,从而构成了这座令人神往的地下仙宫。
此外,万象洞还因有在民间流传的玉皇大帝云游万象洞及八仙降妖等神话故事而充满人文魅力。据刘老介绍,相传万象洞通往文县天池,天池的水从万象洞流了出来,是洋汤龙王带领杨将军把流水的窟窿塞住。龙王三太子支持青牛精在万象洞兴妖作怪,太上老君等天界仙人在万象洞与八仙会师除妖。除妖后,太上老君进洞点石化影。后玉帝云游五仙洞,如来赠龙钟镇压妖魔。传说山神土地曾托梦于周围村民,村民集资捐款在洞口修建了玉帝宝殿和洋汤龙王庙。当地群众对玉帝和洋汤龙王的纪念活动一直延续到现在。
洞顶依然有水珠滴在洞内石乳上
泼墨山水
万象洞是国内规模最大的地下溶洞,其艺术价值之高,规模之宏大,如不实地参观,依记者之笔实难尽述其妙。自北周建德三年(574)以来,历代名人、官宦、僧道和平民百姓前往游览者络绎不绝,有的摩石勒碑,有的洞壁挥毫,华章妙语,千古生辉。可与举世闻名的广西桂林芦笛岩、广东肇庆七星岩、浙江瑶琳仙境相媲美,号称“华夏第—洞”,已被列为中国四大溶洞之一。
万象洞历史悠久,地理位置优越,自然环境优美。咸丰五年春,有叫李林的,题诗最为精湛:“何年鬼斧辟混沌,万象包罗信有门。/山水之间奇山水,乾坤以内小乾坤。/昔传五老仙踪杳,今幸三丰诗有存。/多少俗尘着力涤,凭谁指点旧桃源。”
出了万象洞,外面的世界已是风清月高。返回驻地途中,刘老不停地赞叹:一个古老而神奇的天然溶洞,真可谓“空廓深邃出尘寰,万象森罗一洞天”。而萦绕记者胸怀的,除了惊叹,只有一个想法:或许再奇幻绝妙的梦境,也没有人间洞府万象洞这般美轮美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