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等大师贤劫第四无等导师释迦胜主为所化界随顺根器意乐差别,宣说无边因果二乘诸法要门,其差别体摄为三乘,其差别法摄为九乘,如《集经》云:“胜义了义乘,定显为三种,集导、难行明,自在方便乘。”《无垢释续》云:“显相三藏有三乘,外能仁续事行三,内方便续三瑜伽,九乘次第本誓等。”外集导乘又名显相(laks!an!a, mtshan-n~id)三部,内难行(tapas,dkah!-thub)明论(veda,rig-byed)乘又名真言三续部(tantra, rgyud-sde),密自在(vas/ita^,dban%-bsgyur)方便乘又名真言三内续部;各各又分三部,此即旧译宁玛派九乘次第之建立。
  今当略释其义。初释何为乘义。如《经摄》云:“乘如等空大宝殿,能得喜乐为乘顶,登彼群生得离忧。”梵语(sam!skr!ita)“衍那”(ya^na)之声乃骑乘之义,以于地道功德皆能上上跻升故。
  外集导(Samudaya-na^yaka)三乘,谓声闻乘、独觉乘乃菩萨乘等三因相乘(Hetu-laks!an!a-y^ana)。
  此中何故立名为“集导乘”?谓于因集诸业烦恼,由能断门导入解脱生死道果,故名集导之乘。
  一、声闻乘
  总谓声闻,其梵语为室啰缚迦(s/ra^vaka),具听闻义,故名声闻。又有“闻宣”之义,谓依他师闻所说法,复对余人能为宣说。
  若尔,此声闻乘入门、见、修、行、果云何安立?当如下述。
  甲、入门者,谓于一切生死轮回,为欲自身得解脱故,起出离心,遂于近事二众、沙弥二众、学法女众、比丘二众七聚别解脱,随一律仪未得令得,得已勤护勿令违失,误违失已还治令净,如是善制自身相续。
  乙、体见决抉理趣者,观缘五蕴所摄一切法,能善通达补特伽罗无我,然于诸色心法未达无自性故,于所取无尘分及心无刹那,计为谛实成立,故于法无我不能通达。
  丙、道修持理趣者,依九住心方便等修三摩地,由断违成顺门证奢摩他,观四谛十六行相生起观慧,如是修习止观二门。
  丁、行者,资生度日断舍乐适、困怠两边,安处十二头陀功德。
  戊、云何得果理趣者,依断三界一切烦恼次第,于预流、一来、不还、阿罗汉四果别别证得入住二位而为四双随一八士。
  二、独觉乘
  其慧甚深胜声闻故,不待余师,以自觉自慧之力而现证故,名为独觉。
  今当略演入门、见、修、行、果之建立。
  甲、入门者,与声闻入门同,于七聚别解脱正受随一律仪,护持勿犯。
  乙、体见抉择理趣者,圆满通达补特伽罗无我,于法无我中能悟所取无微尘分谛实不成,而于心识无刹那分计实成立,故于法无我半未通达。
  丙、道修持理趣者,于独觉乘不共道十二支缘起,遮止流转,勤修还灭。
  丁、行者,与声闻同,安住头陀十二功德。
  戊、果位云何证得理趣者,独觉证得阿罗汉果,根利者如犀牛,根钝者如鹦鹉。尽有边际三愿相续,至最后有生佛、声闻尽空之世,不依师教自证菩提,不以声音唯依身表方便示法,发愿而逝。
  三、菩萨乘
  大乘内分为因相乘。若入此乘则有往诣大菩提力,方便广大,慧深、境广,分位高胜,究竟能成定善利乐,地道功德展转增胜,名菩萨乘。又能诠显果位究竟能与佛位相应正行因道,名因相乘。
  甲、入门者,缘取一切有情为所缘境,普令远离苦因苦果,安置乐因乐果相应等觉之位,于相续中发菩提心,依深见规及广行规随一仪轨,如理发愿,受持菩提心戒,于诸应舍应受学处守护不失,若违失者依布萨门利他为本修令还净。
  乙、体见抉择理趣者,以宗见为依,于诸法不立外境许唯内心,能所二取空分之识自证自显许立为实,为唯心宗。达一切法显现之相皆是缘起,实相空性抉择远离八戏论边,为中观宗。依此二宗建立二谛,圆满通达补特伽罗及法无我。
  丙、道修持理趣者,于二谛无别之义解修相应,依于止观双运瑜伽,于学道中依次修习三十七菩提分法。
  丁、行者,自利六度、利他四摄事,普皆修行。
  戊、果位云何证得理趣者,所断谓二障与习气俱一切皆断,所证谓如所有、尽所有所摄之法一切皆证,究竟断证功德,现得佛位,即能究竟自利法身二相及利他色身二相。
  内三难行明论乘者,谓事续乘、行续乘及瑜伽续乘,为三外续部。何故名为难行明论乘?以外三续部需行沐浴清净等难苦行道,与婆罗门明论随顺故。
  四、事续乘
  以外显示普行沐浴清净等行为主故,名为事续。
  此乘入门、见、修、行、果云何?如下所说。
  甲、秘密真言金刚道之入门即能成熟之灌顶,以水灌顶能成熟法身,宝冠灌顶能成熟色身,以此功德安立身心相续。事续总三昧耶各依本经所说如理守护。
  乙、体见抉择理趣者,净治之体即自心性空明之智,通达此智胜义中远离有无现空戏论二边,而见所净世俗现分即是遍净本尊之相。
  丙、道修持理趣者,由自实性及本尊实性依六尊门生起自三昧耶身,其前迎请本尊智身,凝注观修主仆承事、持诵之实性,声、心及体。又修静虑实性,谓火住、声住及声际实性静虑。此即修习四真实性。
  丁、行者,谓行三浴、易三衣、食三白食,而作斋戒(upos!adha)、持诵(japa)。
  戊、果云何证得理趣者,于分位中成就所欲持明之位,究竟证得身部遍照、语部无量光、心部不动、三部持金刚随一大菩提位。
  五、行续乘
  外身语所作,内心三摩地,二分等行,故名行续。又见顺瑜伽,行同事部,亦称两俱续。
  今当略述此乘入门、见、修、行、果次第。
  甲、入门者,于水及宝冠二灌顶上,更增金刚(杵)、铃及名凡五灌顶,成熟相续,于行续诸三昧耶,依本经教守护勿失。
  乙、体见抉择理趣者,与瑜伽续相同,如下文释。
  丙、道修持理趣者,于自生起三昧耶身前,观本尊智身如兄弟或伴侣之相,有相修种字、手印、色形三类本尊,无相则依转、住、起三法修胜义菩提心。
  丁、行者,与事续之行相同。
  戊、果云何证得者,于分位中得共同悉地,究竟能证三部及宝部四部持金刚位。
  六、瑜伽续乘
  以修方便般若双运(yuganaddha)内真实性瑜伽为主,故立此名。
  此乘入门、见、修、行、果次第如下:
  甲、入门者,于水、宝冠、金刚(杵)、铃、名五种弟子灌顶外,更增不退转灌顶、见秘密实性灌顶及随授、授记、慰喻、赞励六种阿阇黎灌顶,以此十一种灌顶成熟相续,如教守护三昧耶。
  乙、体见抉择理趣者,于胜义中以一切法无戏论相光明空性加持而观世俗金刚界尊。
  丙、道修持理趣者,依五现证菩提及四种变门修自为本尊,召请融入智尊,以四印印持等方便瑜伽,于胜义无相智及显现世俗金刚界尊二者无二状中而修等引般若瑜伽。
  丁、行者,洗浴、清净,用为助道。
  戊、果云何证得者,世间悉地为空行持明,出世悉地于前四部上更增事业部,即于五部密严(刹土)中成佛。
  秘密自在方便乘有三,谓大瑜伽乘、随瑜伽乘、极瑜伽乘,名三内续部。
  此等何故名为自在方便乘?以于一切法大平等中善巧自在方便故。
  七、续大瑜伽乘
  通达一切法为现空无别之神变,超胜瑜伽续,故名大瑜伽。
  于此当略说入门、见、修、行、果之建立。
  甲、入门者,以外十饶益灌顶、内五功能灌顶、密三甚深灌顶成熟相续,诸三昧耶依教护持。
  乙、体见抉择理趣者,任运住于识之明分离戏论中胜文七宝自性之因,一切世俗法则于三座本尊曼荼罗中依于自显胜谛无别如实不共之因抉择通达。
  丙、道修持理趣者,以受持生起次第为主,以三种三摩地治内,如所生起完成清净、圆满、成熟三事,即生起已复以命禁四订之诀要印证之,此为修习生起次第。又修于金刚身中"迫要"(marmahata, striking the vital points)之法,即修风与明点光明等圆满次第瑜伽。
  丁、行者,即护持有戏论、无戏论、极无戏论之行。
  戊、果云何证得者,于分位中即成道之果四持明位,究竟即得双运金刚持位。
  八、教随瑜伽乘
  通达一切法即心性界智无二之力用,宣示般若随成之道为主,故名随瑜伽。
  今当略说入门、见、修、行、果之建立。
  甲、入门者,以圆满外、内、修、密四大河之三十六灌顶成熟相续,如教守护三昧耶。
  乙、体见抉择理趣者,于一切法之性状安住三曼荼性之有法,所知境中能知正理诸因,皆如实抉择通达。
  丙、道修持理趣者,于似法性藏之状中而住等引为修无相无分别三摩地;以生起、真言、诵说观修所依能依之轮为修有相本尊三摩地;依解脱道、方便道上下之门,生起乐空智,为修二道瑜伽。
  丁、行者,知一切现心即大乐智之游戏,行无取舍行。
  戊、果云何证得者,谓能究竟为随瑜伽不共五道之体之五瑜伽及其所摄十地,即得普贤之位。
  九、要门极瑜伽
  通达一切法皆是本无生灭自然智之自显,而为一切乘之顶,故名极瑜伽。
  今当略说此乘入门、见、修、行、果之建立。
  甲、入门者,以明体力用四灌顶成熟相续,如教守护三昧耶。
  乙、体见抉择理趣者,超心(cittottara)之明体(svasam!vedana,明证,自证分)显露(nagna)之际,其体性(bha^va,ru^pa)空即法身,本性(prakr!iti)明即报身,悲性(karun!a)周遍即化身,此即三乘无别之自然智本相见。
  丙、道修持理趣者,性懒散者可修无功用解脱本净"立断"(khrigs-chod)之道,具精进者可修有功用解脱任运"顿超"(thod-rgal)之道。
  丁、行者,凡所显现皆视为法性之游戏,故远离取舍欣厌而行。
  戊、果云何证得者,究竟道之四种所显,获虹身大迁转胜身,即得普贤位或十三最上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