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陀自示现十二相成道以来,随着众生不同的根基,一生宣说了无数令众生离苦得乐的法教。后来各个宗派把这些法教归纳为五乘、三乘、一乘等各类教法,五乘为:人乘、天乘、声闻乘、缘觉乘和佛乘。三乘为:声闻乘、缘觉乘和佛乘。一乘就是一佛乘。但总体归纳起来,可摄为大小二乘。
人天乘是以皈依、业果等作为修持的主要教法,是引导众生脱离暂时的苦难追求增上生的快乐,这些教法属于大小乘佛法的奠基石,是不可或缺的基础教法,但因不具备解脱的内涵,因此可以含摄在大小二乘中而不必单独列出。
声闻乘和缘觉乘都是为一己之解脱而修持四谛、十二因缘等法教,虽然在观修所缘、福德资粮方面略有差异,但总体的追求目标相同,因此都属于小乘教法。
只有一乘佛法才是大乘佛法。
大小乘佛法的共同点是都可以得到超越轮回的解脱,而能出离轮回的唯一法宝就是空性智慧,因此大小二乘对空性的证悟是相同的——都要证得人法两种无我。但在信仰对象、追求目标、思想境界、智慧见解、行为准则、证悟境界等方面确有很多差异。
信仰对象的差异
无论大小乘都是佛教,因此都信仰佛法僧三宝。但在对三宝的具体认知上,却各自有不同的理解。在小乘眼中,佛宝是指佛陀的觉悟境界,即尽智、无生智的无学法。小乘认为佛身只有两种:法身和生身(色身)。法身是指证悟境界,生身就是释迦牟尼佛的身体,这身体是来自过去有漏的业报,也是苦谛所摄,因此小乘皈依的佛只是佛智而非佛身。大乘认为佛陀有三身,释迦牟尼佛属于殊胜化身,因此也是皈依的对象。
关于法宝,小乘也认为有两种:教法和证法。如《俱舍论》中说:佛正法有二,以教证为体。真正的法宝是证正法——即无漏的断证境界,经典等教法属于世俗法宝,不是真正皈依的对象。这点与大乘没有本质的区别,不过小乘认为的法宝有局限性,只有能成为四果四向的有学无学两种法——涅槃、择灭才是法宝。
关于僧宝,小乘也认为有两种:圣僧和凡夫僧。见道以上的圣僧是真正的僧宝,是皈依的对象。但是认为只有僧宝所证的有学无学法才是要皈依的对象,僧宝的身体同样是有漏之身,非为皈依对象。但有的部派认为僧宝的身体也是要皈依,因为具有比丘戒。
总体来说,小乘皈依的三宝实际上都指向法宝,所以在《俱舍论》中说,皈依能成就佛陀僧宝的两种法。而大乘认为皈依三宝的主体是佛宝,这在《大乘经庄严论》和《现观庄严论》中有详细述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