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贡”是地名,又译“止贡”、“枳孔”等,《明史》等汉文史料写作“必力工”,位于今西藏自治区墨竹工卡县境内,地当拉萨吉曲河上游的秀绒河畔。1179年,帕珠噶举的创始人帕珠·多吉杰布(1110~1170年)的大弟子之一仁钦贝来到直贡地方,从木雅·贡仁的门徒手里接收了一座小庙,在此基础上创建了直贡梯寺,从此兴盛发展起来的教派称为直贡噶举派,是达布噶举“四大八小”之一小派。
直贡噶举派的创始入仁钦贝(1143~1217年)的梵文名为热那室利,又尊称为觉巴仁波且(救宝)和吉丹滚(世间怙主)或吉丹松吉滚(三世间怙主),还有尊巴杰和多吉贝等名字。他出生在四川邓柯地区的居热家族,自小跟父亲学习大威德金刚法,l167年前往西藏参拜帕珠·多吉杰布,学习噶举派教法,成为帕珠·多吉杰布的大弟子。他曾身患麻风病,后通过修炼密法治好了自己的病,而且治愈了很多麻风病患者。1177年,仁钦贝受沙弥戒和比丘戒,并出任帕珠丹萨梯寺主持,不久又被迫离开丹萨梯寺。创建直贡噶举后,仁钦贝派出身于朗氏家族的京俄·扎巴迥乃担任帕珠丹萨梯寺的主持,从此,不仅把帕珠丹萨梯寺交给了朗氏家族,而且受直贡派的控制。京俄·扎巴迥乃是仁钦贝的近侍之一,也是直贡寺的第三任主持。 1240年蒙古兵到西藏,一路抢劫掠杀,热振等寺的许多僧人被杀,直贡地区的政务官被擒,京俄·扎巴迥乃使用神通保护了直贡寺(《贤者喜宴》第1416页)。蒙古将军多达那波向阔端王报告西藏情况时所说的“最具神通”者就是这位京俄·扎巴迥乃。
上图:直贡梯寺
直贡地区为前藏中心,处在康藏通要口,农牧杂处,人口稠密,经济发达。由于有利的地理位置以及直贡·仁钦贝本人严格持守戒律,修行有成就等人格力量的吸引,直贡派创建后得到了迅速的发展。据《直贡法嗣》等史料记载,建立直贡梯寺后不久的一次夏居法会上聚集了10万余僧人,仁钦贝派二千七百名僧人到杂日、拉齐、冈底斯等三圣山去开山建点、居山隐修。“但来年所聚弟子竟达13万之多。”(《直贡法嗣》)在第四任主持迥·多吉扎巴(1210——1278年)时期僧人竟达18万之多。僧众最多的时候竞达18万人,这种现象是空前绝后的。当时的弟子并不需要僧舍,岩洞、石板屋、帐篷都可以作为居处,听完法后再前往各地去修行。谚语“山皆直贡山,坝皆直贡坝”可能就是从这时开始流传的。当时元朝在西藏设立十三万户府,直贡政务官获得了万户长的封号,而且与萨迦本钦一样有宣慰使的头衔,这是元宣政院地方职官品级最高的头衔。
随着直贡派势力的急剧膨胀,直贡万户出于政治、经济、教派利益的需要,力图与萨迦派分庭抗礼,在第七任主持觉侬巴·益西多吉(1223~1293年) 时期,直贡万户与西蒙古军队相勾结,企图推翻萨迦地方政权。1290年,忽必烈派来大军与西藏各万户军队一起打败了直贡与西蒙古联军,直贡政务官被擒获处死,烧毁了直贡梯寺,数千名僧人惨遭杀戮。觉侬巴带着居热族后裔逃往工布地区,直贡派失去了大部分土地和属民,直贡噶举派遭到了毁灭性打击。史书称这次事件为“直贡寺乱”。经过萨迦派帝师扎巴沃色调停和斡旋,忽必烈下诏修复直贡寺,直贡派的元气又得到逐渐恢复。但时隔不久,第九任主持多吉杰布(1284~1350年)时期,直贡万户又联合雅桑和蔡巴万户与帕珠万户对抗。帕珠万户先后打败了雅桑和蔡巴,于1349年征服了直贡,并把直贡寺大殿置于其监管之下,其实力又一次大为削弱。《直贡法嗣》等承认这次事件的主要责任在于直贡万户长即直贡贡巴。
明朝时期,直贡派仍然是西藏具有较大影响的教派之一,直贡寺的第十任主持尼涅巴·曲吉杰布(1335~1407年)是宗喀巴大师从青海到西藏时见到的第一位上师。1402年明皇封第十一任主持顿珠杰布为灌顶大国师,并给直贡政务官赐以宗基诏敕。1413年,明永乐帝册封第十二任主持仁钦旺杰为阐教王。到了十五世纪后十六世纪初,直贡派又联合噶玛噶举及其支持者仁蚌政权合力对付新兴的格鲁派及其支持者帕珠政权,最后以失败告终,臣服于格鲁派之下。同时,直贡派内部的矛盾和斗争也日益突出,直贡派自己的密法大部分失传,而宁玛派的密法得到广泛公开的传播,直贡派的主持“成为宁玛派的大持咒者”。重视戒律的宗风已遭废弃。
直贡寺除了堪钦古热瓦和觉侬巴等在非常时期出任主持作为过度外,一直由居热家族成员担任主持。到了第二十三任主持贡觉平措(又名仁增曲扎1595~1660年)后居热家族血统断绝,开始采用转世制度,并形成两个转世系统。第二十二任主持和第二十三任主持是兄弟,都没有子嗣。于是第二十二任主持圆寂后由第二十三任主持寻找其转世灵童,使之成为第二十四任主持,其系统称为“切仓”(即大府邸),现已转世七代;第二十三任主持圆寂后,由第二十四任主持寻找其转世灵童,成人后成为第二十五任主持,其系统称为“琼仓”(即小府邸),已转世八代。两个转世系统的活佛互为师徒,轮流担任主持。
直贡派以直贡替寺为中心,周围有杨日噶尔、德仲、宗萨尔等众多寺院和天葬台等,形成宗教中心,而且一直向冈底斯、拉齐、杂日等圣地派遣僧人,并开创了马年转冈底斯山、猴年转杂日山等活动,在阿里、后藏、工布、康区以及云南丽江等地都有许多属寺。这些属寺的亲教师和禅师等都从直贡寺派去,实行三年或六年轮换制,保证了对这些属寺的领导权。母寺直贡替寺全名直贡替沃门强久林(密严刹土菩提洲),据说最初在直贡替寺周围有一百零八个泉水,在“直贡寺乱”时期被烧毁。寺内有堪布、翁则、格贵、捕巴、基索第巴等教职人员;有六个拉章和八个活佛转世系统。
作为藏传佛教噶举派的一个支派,直贡噶举派主要学修“大手印”和“那若六法”,并形成了夏季传修解脱道“大手印”,冬季传修方便道“那若六法”的传规。后来又增加了春季传“大乘佛法心要”和“正法一密意趣”,秋季传“敬信命轮”的传统。后来,这些传规逐渐消失,到了第二十四任主持贡觉称烈桑布(1656~17l8年)后又创建了猴年法会、蛇年法会、猪年法会、虎年法会等。虎年法会逐渐失传,其他三个法会延续至今。其中猴年法会影响最大,名为“猴年直贡破瓦法大灌顶法会”。从藏历6月8日举行到15日,期间以讲经说法为主要活动,传授以“破瓦”法大灌项为主的各类灌项。除了直贡派僧众外,还有来自西藏各地的善男信女,法会规模宏大,影响巨大。
“大手印”藏文为“恰加钦波”,意译为“大密印”或“大象征”。一般理解大手印含义有三种:一是指某种见地、某种思想;二是指某种修法;三是指某种境界、某种果位,分为显教大手印和密教大手印。在西藏最早传授大手印法门者是达布噶举派的西藏始祖玛尔巴大译师。后来成为噶举派僧入主修的密法之一,在各个支派中得到了进一步的发挥和充实。其中直贡·仁钦贝所造的“大手印五具”成为直贡派的主修课程。仁钦贝曾说:“大手印法如狮子,若无五具等,即是无眼。”把大手印比喻为一头狮子,把五具比喻为狮子的眼睛。《土观宗派源流》说:“噶举派中有此教授,事业所以宏大。”五具的具体内容是:1、应当先修菩提心;2、应观自身为本尊;3、应对上师修敬信;4、应修无分别正见;5、应以发愿回向作印持等法。这就是修习大手印法必须具备的五法,故称为“五具”。
“破瓦”法在藏传佛教各个教派中都有。“破瓦”是藏文音,其意义为迁移,佛书中译作迁识、转识、往生。刘立千先生在《西藏密宗漫谈——破瓦法》中说:“破瓦法修法很多,各宗各派都有,一时也谈不完。大体归纳起来,他们的应用有五种成就。一、得法身成就。二、得报身成就。三、得化身成就。四、起三种想,得主宰自己灵识,随意投生,这便是真正的破瓦法,就是前面三身成就,也包括在此法中。五、是别的有修持的人,来帮助死者,以大悲心及法力,钩摄亡者灵识,而迁移的法子。前三种在无上密部都有,后一种是属于为他所作。只有第四种,才是上面所谈,修行入学来随时准备的法门。”
在巴竹·吉美却旺著的《宁提前行导文——普贤上师言教》中也谈到五种破瓦法,而且有简要的修习方法和次第。
噶举派的“破瓦”法是著名的“那若六法”之一,由噶举派的印度祖师底洛巴和那若巴从佛教密教无上瑜伽部的重要经续中总结出来的教授,具体由那若巴宏传,故称为“那若六法”,或“六成就法”。后由大译师玛尔巴传到西藏。香巴噶举派的创始人克珠·琼波南交(990~1140年)从那若巴的明妃尼谷玛学习了这六法,称为“尼谷六法”。如果说噶举派的“大手印”法重在心性的修炼上,那么,“那若六法”则重在身之风、明点的转变上,即在身上下功夫,称为“方便道”。与“破瓦法”接近的还有“夺舍法”,藏文是“仲久”,在《藏汉大辞典》等中与破瓦法归为一法,为“那若六法”之一。在《玛尔巴译师传》、《米拉日巴传》等传记文学作品中记载有玛尔巴曾在有缘弟子面前实施过几次破瓦法和夺舍法。在《贤者喜宴》等教派源流史书中记载了噶玛噶举派黑帽系的第二代祖师噶玛·拔希(1204~1283年)圆寂后曾想用夺舍法把自己的灵识进入到刚失去生命的一个男童身上,但孩子的母亲看到死去的孩子在转动眼睛,觉得死人看活人不吉利,就刺瞎了孩子的眼睛。于是,噶玛·拔希使用破瓦法,重新投胎转生,来到人间。就这样,开始了日后产生巨大影响的活佛转世制度。另外,与破瓦法关系密切的法有“中阴法”,这也是“那若六法”之一。
总之,“破瓦”法有两层意思,一是做为“那若六法”之一,属于密教无上瑜伽密法,行者反复修习此法,临终时自己可以使心识随意转生。格鲁派的多吉尊者在民国时期于汉地传授的《弥陀长寿合修法》中的弥陀修法就是“破瓦”法。据说,“破瓦”法修多了会影响寿命,因此要合修长寿法。“破瓦”的第二层意思是,修行有成就的人从佛教的大慈大悲的思想出发,运用法力,超度死者,根据法力大小,可以近距离施法,也可以远距离施法。据说参加猴年直贡“破瓦”大法会后,死时自然转生极乐世界。
上图:直贡梯寺僧人举行迎宾仪式
需要指出的是,“破瓦”法虽然是方便道,是不需入定而能成佛的捷径,但修行前必须接受灌顶,因为它是本尊法,其本尊神是金刚亥母。没有接受灌顶,修行不得成就。这是第一。第二,请他人给死者施用“破瓦”进行超度,施法者必须有一定的佛教修持,否则超度仪轨举办得再复杂,也无意义。
汉传佛教净土宗等主张平时勤念阿弥陀佛,临终时由旁人助念,得到阿弥陀佛迎接,转生极乐世界。在《洛阳佛教》、《宁波佛教》、《觉群》、《菩陀山佛教》以及台湾《十方》等佛教杂志上经常刊登有些佛教徒临终出现转生极乐世界的种种征兆的报道文章。噶举派“破瓦”法的本尊神虽然是金刚亥母,但接受灌顶,得到金刚亥母摄授后要转生的净土一样是极乐世界,即阿弥陀佛(即无量光佛)的世界。因此,同样是佛教徒心目中所向往理想之地极乐世界,汉传佛教平时就直接念诵极乐世界主人阿弥陀佛名号,而藏传佛教噶举派等视金刚亥母为前往极乐世界的向导。
胜乐金刚是西藏佛教密教无上瑜伽部本尊之一,噶举派非常重视胜乐金刚的供养和修行,认为冈底斯山、杂日山、纳木措湖都是胜乐金刚之刹土,开创了马年转冈底斯山、羊年转纳木措湖、猴年转杂日山的宗教活动。而金刚亥母是胜乐金刚之明纪,因此同样受到噶举派各个支派的重视。
藏传佛教拥有众多的护法神,对护持和宏扬佛教的人或起助伴作用,或起妨碍作用。因此西藏佛教各个教派都非常重视对护法神的供养。西藏佛教各个教派所尊奉的护法神大部分是世间神,各个凶狠残暴,像世间九尊、护藏永宁地母十二尊等等都是世间神,后来被莲花生等密教大师用神通进行制伏并让他们立誓维护佛教。在体系庞大的西藏护法神中,直贡噶举派的祖母护法神闻名遐迩。在许多佛教史籍中说,这位护法神并非一般的世间神,而是金刚类空行母,为了护持佛法专门来到人世间的。她出生在西藏卫地,后为了佛教远嫁到康区,因为她是直贡噶举的创始人仁钦贝的祖母,因此被称为祖母护法神,藏文是“阿其”,本名曲吉卓玛(佛法之度母)。在藏传佛教格鲁派的寺院中也供有此护法神。
另外,直贡噶举派的噶尔羌木神舞以及直贡天葬台等也闻名遐迩。
作为藏传佛教噶举派的一个支派,直贡噶举派主要学修“大手印”和“那若六法”,并形成了夏季传修解脱道“大手印”,冬季传修方便道“那若六法”的传规。后来又增加了春季传“大乘佛法心要”和“正法一密意趣”,秋季传“敬信命轮”的传统。后来,这些传规逐渐消失,到了第二十四任主持贡觉称烈桑布(1656~17l8年)后又创建了猴年法会、蛇年法会、猪年法会、虎年法会等。虎年法会逐渐失传,其他三个法会延续至今。其中猴年法会影响最大,名为“猴年直贡破瓦法大灌顶法会”。从藏历6月8日举行到15日,期间以讲经说法为主要活动,传授以“破瓦”法大灌项为主的各类灌项。除了直贡派僧众外,还有来自西藏各地的善男信女,法会规模宏大,影响巨大。
“大手印”藏文为“恰加钦波”,意译为“大密印”或“大象征”。一般理解大手印含义有三种:一是指某种见地、某种思想;二是指某种修法;三是指某种境界、某种果位,分为显教大手印和密教大手印。在西藏最早传授大手印法门者是达布噶举派的西藏始祖玛尔巴大译师。后来成为噶举派僧入主修的密法之一,在各个支派中得到了进一步的发挥和充实。其中直贡·仁钦贝所造的“大手印五具”成为直贡派的主修课程。仁钦贝曾说:“大手印法如狮子,若无五具等,即是无眼。”把大手印比喻为一头狮子,把五具比喻为狮子的眼睛。《土观宗派源流》说:“噶举派中有此教授,事业所以宏大。”五具的具体内容是:1、应当先修菩提心;2、应观自身为本尊;3、应对上师修敬信;4、应修无分别正见;5、应以发愿回向作印持等法。这就是修习大手印法必须具备的五法,故称为“五具”。
“破瓦”法在藏传佛教各个教派中都有。“破瓦”是藏文音,其意义为迁移,佛书中译作迁识、转识、往生。刘立千先生在《西藏密宗漫谈——破瓦法》中说:“破瓦法修法很多,各宗各派都有,一时也谈不完。大体归纳起来,他们的应用有五种成就。一、得法身成就。二、得报身成就。三、得化身成就。四、起三种想,得主宰自己灵识,随意投生,这便是真正的破瓦法,就是前面三身成就,也包括在此法中。五、是别的有修持的人,来帮助死者,以大悲心及法力,钩摄亡者灵识,而迁移的法子。前三种在无上密部都有,后一种是属于为他所作。只有第四种,才是上面所谈,修行入学来随时准备的法门。”
在巴竹·吉美却旺著的《宁提前行导文——普贤上师言教》中也谈到五种破瓦法,而且有简要的修习方法和次第。
噶举派的“破瓦”法是著名的“那若六法”之一,由噶举派的印度祖师底洛巴和那若巴从佛教密教无上瑜伽部的重要经续中总结出来的教授,具体由那若巴宏传,故称为“那若六法”,或“六成就法”。后由大译师玛尔巴传到西藏。香巴噶举派的创始人克珠·琼波南交(990~1140年)从那若巴的明妃尼谷玛学习了这六法,称为“尼谷六法”。如果说噶举派的“大手印”法重在心性的修炼上,那么,“那若六法”则重在身之风、明点的转变上,即在身上下功夫,称为“方便道”。与“破瓦法”接近的还有“夺舍法”,藏文是“仲久”,在《藏汉大辞典》等中与破瓦法归为一法,为“那若六法”之一。在《玛尔巴译师传》、《米拉日巴传》等传记文学作品中记载有玛尔巴曾在有缘弟子面前实施过几次破瓦法和夺舍法。在《贤者喜宴》等教派源流史书中记载了噶玛噶举派黑帽系的第二代祖师噶玛·拔希(1204~1283年)圆寂后曾想用夺舍法把自己的灵识进入到刚失去生命的一个男童身上,但孩子的母亲看到死去的孩子在转动眼睛,觉得死人看活人不吉利,就刺瞎了孩子的眼睛。于是,噶玛·拔希使用破瓦法,重新投胎转生,来到人间。就这样,开始了日后产生巨大影响的活佛转世制度。另外,与破瓦法关系密切的法有“中阴法”,这也是“那若六法”之一。
总之,“破瓦”法有两层意思,一是做为“那若六法”之一,属于密教无上瑜伽密法,行者反复修习此法,临终时自己可以使心识随意转生。格鲁派的多吉尊者在民国时期于汉地传授的《弥陀长寿合修法》中的弥陀修法就是“破瓦”法。据说,“破瓦”法修多了会影响寿命,因此要合修长寿法。“破瓦”的第二层意思是,修行有成就的人从佛教的大慈大悲的思想出发,运用法力,超度死者,根据法力大小,可以近距离施法,也可以远距离施法。据说参加猴年直贡“破瓦”大法会后,死时自然转生极乐世界。
上图:直贡梯寺僧人举行迎宾仪式
需要指出的是,“破瓦”法虽然是方便道,是不需入定而能成佛的捷径,但修行前必须接受灌顶,因为它是本尊法,其本尊神是金刚亥母。没有接受灌顶,修行不得成就。这是第一。第二,请他人给死者施用“破瓦”进行超度,施法者必须有一定的佛教修持,否则超度仪轨举办得再复杂,也无意义。
汉传佛教净土宗等主张平时勤念阿弥陀佛,临终时由旁人助念,得到阿弥陀佛迎接,转生极乐世界。在《洛阳佛教》、《宁波佛教》、《觉群》、《菩陀山佛教》以及台湾《十方》等佛教杂志上经常刊登有些佛教徒临终出现转生极乐世界的种种征兆的报道文章。噶举派“破瓦”法的本尊神虽然是金刚亥母,但接受灌顶,得到金刚亥母摄授后要转生的净土一样是极乐世界,即阿弥陀佛(即无量光佛)的世界。因此,同样是佛教徒心目中所向往理想之地极乐世界,汉传佛教平时就直接念诵极乐世界主人阿弥陀佛名号,而藏传佛教噶举派等视金刚亥母为前往极乐世界的向导。
胜乐金刚是西藏佛教密教无上瑜伽部本尊之一,噶举派非常重视胜乐金刚的供养和修行,认为冈底斯山、杂日山、纳木措湖都是胜乐金刚之刹土,开创了马年转冈底斯山、羊年转纳木措湖、猴年转杂日山的宗教活动。而金刚亥母是胜乐金刚之明纪,因此同样受到噶举派各个支派的重视。
藏传佛教拥有众多的护法神,对护持和宏扬佛教的人或起助伴作用,或起妨碍作用。因此西藏佛教各个教派都非常重视对护法神的供养。西藏佛教各个教派所尊奉的护法神大部分是世间神,各个凶狠残暴,像世间九尊、护藏永宁地母十二尊等等都是世间神,后来被莲花生等密教大师用神通进行制伏并让他们立誓维护佛教。在体系庞大的西藏护法神中,直贡噶举派的祖母护法神闻名遐迩。在许多佛教史籍中说,这位护法神并非一般的世间神,而是金刚类空行母,为了护持佛法专门来到人世间的。她出生在西藏卫地,后为了佛教远嫁到康区,因为她是直贡噶举的创始人仁钦贝的祖母,因此被称为祖母护法神,藏文是“阿其”,本名曲吉卓玛(佛法之度母)。在藏传佛教格鲁派的寺院中也供有此护法神。
另外,直贡噶举派的噶尔羌木神舞以及直贡天葬台等也闻名遐迩。
作为藏传佛教噶举派的一个支派,直贡噶举派主要学修“大手印”和“那若六法”,并形成了夏季传修解脱道“大手印”,冬季传修方便道“那若六法”的传规。后来又增加了春季传“大乘佛法心要”和“正法一密意趣”,秋季传“敬信命轮”的传统。后来,这些传规逐渐消失,到了第二十四任主持贡觉称烈桑布(1656~17l8年)后又创建了猴年法会、蛇年法会、猪年法会、虎年法会等。虎年法会逐渐失传,其他三个法会延续至今。其中猴年法会影响最大,名为“猴年直贡破瓦法大灌顶法会”。从藏历6月8日举行到15日,期间以讲经说法为主要活动,传授以“破瓦”法大灌项为主的各类灌项。除了直贡派僧众外,还有来自西藏各地的善男信女,法会规模宏大,影响巨大。
“大手印”藏文为“恰加钦波”,意译为“大密印”或“大象征”。一般理解大手印含义有三种:一是指某种见地、某种思想;二是指某种修法;三是指某种境界、某种果位,分为显教大手印和密教大手印。在西藏最早传授大手印法门者是达布噶举派的西藏始祖玛尔巴大译师。后来成为噶举派僧入主修的密法之一,在各个支派中得到了进一步的发挥和充实。其中直贡·仁钦贝所造的“大手印五具”成为直贡派的主修课程。仁钦贝曾说:“大手印法如狮子,若无五具等,即是无眼。”把大手印比喻为一头狮子,把五具比喻为狮子的眼睛。《土观宗派源流》说:“噶举派中有此教授,事业所以宏大。”五具的具体内容是:1、应当先修菩提心;2、应观自身为本尊;3、应对上师修敬信;4、应修无分别正见;5、应以发愿回向作印持等法。这就是修习大手印法必须具备的五法,故称为“五具”。
“破瓦”法在藏传佛教各个教派中都有。“破瓦”是藏文音,其意义为迁移,佛书中译作迁识、转识、往生。刘立千先生在《西藏密宗漫谈——破瓦法》中说:“破瓦法修法很多,各宗各派都有,一时也谈不完。大体归纳起来,他们的应用有五种成就。一、得法身成就。二、得报身成就。三、得化身成就。四、起三种想,得主宰自己灵识,随意投生,这便是真正的破瓦法,就是前面三身成就,也包括在此法中。五、是别的有修持的人,来帮助死者,以大悲心及法力,钩摄亡者灵识,而迁移的法子。前三种在无上密部都有,后一种是属于为他所作。只有第四种,才是上面所谈,修行入学来随时准备的法门。”
在巴竹·吉美却旺著的《宁提前行导文——普贤上师言教》中也谈到五种破瓦法,而且有简要的修习方法和次第。
噶举派的“破瓦”法是著名的“那若六法”之一,由噶举派的印度祖师底洛巴和那若巴从佛教密教无上瑜伽部的重要经续中总结出来的教授,具体由那若巴宏传,故称为“那若六法”,或“六成就法”。后由大译师玛尔巴传到西藏。香巴噶举派的创始人克珠·琼波南交(990~1140年)从那若巴的明妃尼谷玛学习了这六法,称为“尼谷六法”。如果说噶举派的“大手印”法重在心性的修炼上,那么,“那若六法”则重在身之风、明点的转变上,即在身上下功夫,称为“方便道”。与“破瓦法”接近的还有“夺舍法”,藏文是“仲久”,在《藏汉大辞典》等中与破瓦法归为一法,为“那若六法”之一。在《玛尔巴译师传》、《米拉日巴传》等传记文学作品中记载有玛尔巴曾在有缘弟子面前实施过几次破瓦法和夺舍法。在《贤者喜宴》等教派源流史书中记载了噶玛噶举派黑帽系的第二代祖师噶玛·拔希(1204~1283年)圆寂后曾想用夺舍法把自己的灵识进入到刚失去生命的一个男童身上,但孩子的母亲看到死去的孩子在转动眼睛,觉得死人看活人不吉利,就刺瞎了孩子的眼睛。于是,噶玛·拔希使用破瓦法,重新投胎转生,来到人间。就这样,开始了日后产生巨大影响的活佛转世制度。另外,与破瓦法关系密切的法有“中阴法”,这也是“那若六法”之一。
总之,“破瓦”法有两层意思,一是做为“那若六法”之一,属于密教无上瑜伽密法,行者反复修习此法,临终时自己可以使心识随意转生。格鲁派的多吉尊者在民国时期于汉地传授的《弥陀长寿合修法》中的弥陀修法就是“破瓦”法。据说,“破瓦”法修多了会影响寿命,因此要合修长寿法。“破瓦”的第二层意思是,修行有成就的人从佛教的大慈大悲的思想出发,运用法力,超度死者,根据法力大小,可以近距离施法,也可以远距离施法。据说参加猴年直贡“破瓦”大法会后,死时自然转生极乐世界。
上图:直贡梯寺僧人举行迎宾仪式
需要指出的是,“破瓦”法虽然是方便道,是不需入定而能成佛的捷径,但修行前必须接受灌顶,因为它是本尊法,其本尊神是金刚亥母。没有接受灌顶,修行不得成就。这是第一。第二,请他人给死者施用“破瓦”进行超度,施法者必须有一定的佛教修持,否则超度仪轨举办得再复杂,也无意义。
汉传佛教净土宗等主张平时勤念阿弥陀佛,临终时由旁人助念,得到阿弥陀佛迎接,转生极乐世界。在《洛阳佛教》、《宁波佛教》、《觉群》、《菩陀山佛教》以及台湾《十方》等佛教杂志上经常刊登有些佛教徒临终出现转生极乐世界的种种征兆的报道文章。噶举派“破瓦”法的本尊神虽然是金刚亥母,但接受灌顶,得到金刚亥母摄授后要转生的净土一样是极乐世界,即阿弥陀佛(即无量光佛)的世界。因此,同样是佛教徒心目中所向往理想之地极乐世界,汉传佛教平时就直接念诵极乐世界主人阿弥陀佛名号,而藏传佛教噶举派等视金刚亥母为前往极乐世界的向导。
胜乐金刚是西藏佛教密教无上瑜伽部本尊之一,噶举派非常重视胜乐金刚的供养和修行,认为冈底斯山、杂日山、纳木措湖都是胜乐金刚之刹土,开创了马年转冈底斯山、羊年转纳木措湖、猴年转杂日山的宗教活动。而金刚亥母是胜乐金刚之明纪,因此同样受到噶举派各个支派的重视。
藏传佛教拥有众多的护法神,对护持和宏扬佛教的人或起助伴作用,或起妨碍作用。因此西藏佛教各个教派都非常重视对护法神的供养。西藏佛教各个教派所尊奉的护法神大部分是世间神,各个凶狠残暴,像世间九尊、护藏永宁地母十二尊等等都是世间神,后来被莲花生等密教大师用神通进行制伏并让他们立誓维护佛教。在体系庞大的西藏护法神中,直贡噶举派的祖母护法神闻名遐迩。在许多佛教史籍中说,这位护法神并非一般的世间神,而是金刚类空行母,为了护持佛法专门来到人世间的。她出生在西藏卫地,后为了佛教远嫁到康区,因为她是直贡噶举的创始人仁钦贝的祖母,因此被称为祖母护法神,藏文是“阿其”,本名曲吉卓玛(佛法之度母)。在藏传佛教格鲁派的寺院中也供有此护法神。
另外,直贡噶举派的噶尔羌木神舞以及直贡天葬台等也闻名遐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