右上图:著名文学评论家雷达先生(右)与藏人文化网主编才旺瑙乳合影
提起雷达,除了中国著名的文学评论家"之外,听到的更多的还是"中国文坛第一评"的赞誉。
雷达还有很多头衔--中国作家协会全国委员会委员、中国作家协会创研部主任、,中国小说协会副会长……但,了解雷达的人都知道,他最看中的还是文学评论家的称呼。雷达很忙,总是行色匆匆,步履匆匆。5月25日,雷达于百忙之中抽身来到了母校兰大,并于当日下午做了一场主题为《当前文学创作的趋势与热点问题》的报告。台上做报告的雷达给大家的印象可用睿智、幽默、风趣六个字来定义。
在3个多小时的报告会后,记者对雷达老师做了一个简短的采访。
记者:曾看到一篇关于介绍你的文章,文中称很多人说"你是一个真正理解作家的评论家",对此,你怎么看?你认为你是这样的一个评论家吗?
雷达:如果我可以算得上是一个能理解作家的评论家,那我也是一个只能理解一部分作家的评论家!除了写评论之外,我自己也有创作,写散文、随笔,也许是感同身受吧,有创作经历的我完全能体会到作家在创作中的甘甜苦辣。因为,每个人的成长、发展都有各自的烙印,我出生于甘肃,在甘肃长大,对乡村感触比较多,可以说,我对乡土作家的理解就更深一些,更完全一些。
而对于都市里的作家,我的感受力就比较弱,我一直在这方面努力,可还是不行,我想这可能是我终究还是一个"土包子"的缘故吧!(笑)
记者:你今天报告的主题是《当前文学创作的趋势与热点问题》,可不可以站在评论家的角度,概括一下最近几年来中国当代文学发展的特点?
雷达:当代文学的发展已逐步走向多样化、日常化、世俗化、个人化,形成了不同的作家群体和读者群体。文坛上多代作家并存,包括知青一代、新生代作家、女性作家、通俗作家、畅销书作家;多热点并存,比如官场小说、都市言情小说、历史小说;多元并存多元发展。
记者:你的头衔中还有一个是"兰州大学中文系兼职博士生导师",到母校兼职是感恩吗?
雷达:选择兰大,是我出生在西部,意识中一直有一个概念--这里就是我的根,所以,不论飘在何处,我的眼睛、我的心都在关注着这里,牵挂着这里。在西部,我有一种自由感,这种感觉让我很舒服,这种舒服感让我认定了兰大。
记者:你在刚才的报告中问了大家一个"文学的版图在缩小吗"的问题,能说说你的答案吗?
雷达:文学的版图在缩小。这就是我的答案!现在的文坛,满眼看上去"花色品种"多得的数不清,但,从真正的文学眼光去看,那些关注现实、政治、底层的具有大气势、大魄力的大手笔不多,甚至可以说很少,而这些东西可以说是当代文学中的中坚力量所在!
记者:每年,面对成千上万地问世的各类作品,你选择进行评论的标准是什么?近期又做过哪些?
雷达:重要的作品,有特色的,需要扶植的作家的作品,这些应该说就是我的标准。近期,我对青年作家范稳的《水乳大地》、张平的《国家干部》进行了评论。
记者:你刚才说你也进行创作,近来,有哪那些成果?下一步又有什么计划?
雷达:我现在没有任何创作成果,我的创作的确都是有计划的,比如我曾计划要出散文集,要写随笔,但最终的结果都是有计划而无结果。
采访结束后,雷达老师说虽然对兰州不是很了解,但觉得兰州的"食文化"很发达,餐馆比比皆是,这让他想起了20世纪60年代他在兰州上学时,直到现在最深的印象就是饥饿感。
给网站题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