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初读《尘埃落定》的时候,给我留下最深印象的是那个“傻子”,他的思想、行为、语言简单得像高远天空中的一只鸟,只剩下流动的线条了,而“学识渊博”的“聪明人”在“傻子”面前,就是一些永远不开窍的小丑。

  我的西部之行最后一站是四川,在一家名叫“铭典”的咖啡屋里,我和《尘埃落定》的作者阿来见了面,我们的谈话是从他的家乡开始的。

  唐朝晖:能谈谈您的生活经历吗?
阿来:我出生、上学、工作一直在阿坝。1976年,我初中毕业后就下乡了,后来回城当工人。恢复高考时,因为我是初中毕业,所以只能考中等师范院校,毕业后就教书,1996年才来到成都。过去也有许多机会可以离开阿坝,但因为我的作品地域色彩比较强,觉得自己留下来还可以把生活挖得更深一些。1994年完成了《尘埃落定》后,感觉自己在一定程度上有了一个交待,心灵也得到了一定安慰。我对自己这一阶段还是满意的,虽然还有许多东西没有写。但我认为,离开阿坝后也有把握将没写完的东西写完,并且写好。

  唐朝晖:读你的《尘埃落定》,感觉非常真实而感人。特别是那个“傻子”的形象,蕴含非常深刻,而且具有较强的文化意味。他是个真正的聪明人,只是被世俗的灰尘扭曲了。
能谈谈您创作上的见解吗?
阿来:如果说《尘埃落定》中的故事和人物是虚构的,那么有关土司制度和这种阶级关系及典章制度,就是完全真实的,土司制度在很多少数民族中都存在。我非常尊重历史真实,如衣物、器物和房屋建筑,这些背景的材料也是真实的。对于当时的政治历史背景,也是广泛研究的结果,即使把它们作为历史研究的材料也是真实的。
说到“傻子”,我倒记起了一件事。前几天,一位初中毕业后就入了美国籍的中国小伙子,现在回头学中文,很喜欢我的东西。他在80年代读过我的一个短篇小说《阿古顿巴》,他说可以读出与《尘埃落定》的关系。阿古顿巴跟贵族、官员作对,他是老百姓,是奴隶。贵族们代表权力、知识、智慧,所以他们对付老百姓的办法是用最复杂的把势,但阿古顿巴却用最简单、直接的方式去对付他们,而这种方式是最本质的。权贵们用“智慧”、知识把某种方式变得复杂,再加上权力因素时,反而会破绽百出。这就是我早期的小说,带有喜剧色彩。就像新疆有许多阿凡提不同的故事一样,阿古顿巴也有不同的故事。我把它进一步发展,将自己的很多想法融进去,表达我对知识、权力、“智慧”的轻视。所以这个人物并不是凭空想出来的,这个主角就成了集民间智慧之大成的人物。
文化实实在在地存在着。现在的西部,我们研究的主要是它的传统文化,这种自然环境和人文方式结合宗教,影响着每个人的生活方式、思维特性。西部每一个省的文化都不同,甚至整个藏区都不同;西部常常使人联想到的是大片荒漠,而我们阿坝那里是一大片原始森林。
我写小说,最多报废的是开头,没有报废过整篇小说。实际上,小说的有些东西可以作为手艺来研究的。比如一个磨咖啡的人,对咖啡的味道肯定需要一种直觉。但我们的文学家们往往夸大其神秘感,对有些可以当作手艺化的、操作性很强的部分不敢正视它、研究它。我从小生活在一种农耕气氛中,相当于中世纪的农耕生活,加上宗教、自然山川,这种东西的熏陶,肯定让我跟别人不一样,面对自然时,我可能会比有些作家更敏感。

  唐朝晖:在如今的市场经济大潮下,你对当代文坛的某些纷争有什么看法?
阿来:文坛上的吵闹纷争不算少,但把文坛的这种争端放到整个社会中,就会发现狗屁都不是。我对他们的行为没什么感觉,不过是出了一点小小的书,为了卖得多一点,为了出名,中国人的大多时间在说“破”,在说“摧毁“。说说并没有错,但这些只“说”不做的人,却认为自己是老大,搞些什么排名,而对那些真正有建树的人却不闻不问。中国文化道德有点沦丧,我并不是说有些作家不该骂,文学是可以批评的,但要看从怎样的角度来批评。我们的文化批判从“五四”以来批判太多,建构太小,现在是只有“骂”,没有建构。
为什么我们遇到了一些非常敏感的,完全可以深入研究的问题时,就只能骂些表面的词呢?还是缺乏真正的文化底气。我们“五四”时期的文化大师们也打过文坛官司,但为什么他们可以打到那么深的地步,因为性质不一样。大师们是因为什么吵的?而我们又是因为什么吵?又吵到哪里去了?大师们吵架升华了自己的思想,假如我们现在把中国当今几个骂人名声很大的人的作品收到一起,他自己的文章与文章之间都会自相矛盾。也许有一天有人骂到我头上,我也决不反击,因为如果那样做,我也就会变得很无聊了。


西部之行采访阿来后不久,就听到了他的《尘埃落定》荣获茅盾文学奖的消息,我又一次打电话给阿来,向他表示祝贺。阿来的心情倒显得很平和,他说:“作为作家,自己的写作程度是由自己来认定的。现在觉得鼓舞的还是当初写完《尘埃落定》后的感觉,后来又在市场上销售得比较好,批评家又比较看好这部作品。这一次次的肯定印证了当时我写完这部作品后高兴的程度,得奖终归是件好事和喜事。”当问他近阶段的创作打算时,得到的回答是,在原来熟悉的题材、写作方式上还要延续一段时间,关于阿坝,大约还有两部左右的长篇。

  看来,在阿来心中,阿坝尘埃依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