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云,毕业于北京大学英语专业,现是生活在英国的独立制片人和作家。 1986年北大毕业后她曾经想去西藏工作,却因家里反对没有成功。 1988年,她考上了牛津大学,读国际关系专业。在牛津,她阅读了大量关于西藏的著作,并师从著名藏学家迈克·阿里斯开始学习藏语。
对于西藏的迷恋,始自书云早年在北京大学读书,“遥远的边疆风情,绮丽的自然景观,一直让我深深迷恋。大学毕业,我一度想到西藏工作,结果在父母的反对声中打消了这个念头。”1988年,书云考上了牛津大学,对西藏的向往之情依然如故。在牛津,她阅读了大量关于西藏的著作,并开始学习藏语,师从藏学家迈克·阿里斯(已故)。“在阿里斯的影响下,我选择了西藏作为研究方向。牛津大学一毕业,我就开始了西藏之旅。”
在书云看来,从18世纪西方的探险家到青藏铁路开通后掀起的西藏热,神奇广袤的青藏高原具有让人魂牵梦萦的魅力。诸多关于西藏的书籍,从自然风光掠影、民俗风情猎奇、血腥历史回顾、意识形态斗争到高僧大德的轶事等,无不想再现西藏的真实情状。“然而,我们很难从中看到普通藏族人的身影,听到他们的心声,体味他们的甘苦。”
为了真正体验藏族人的甘苦,聆听他们的心声,书云在中国藏学研究中心格勒博士的帮助下进入了西藏,决定在那里居住一段时间。
“进入藏区后,最触动我的还是藏区的变化。不仅拉萨变化很大,一些藏区的县城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书云说,以前在西藏旅行时,她习惯于在颠簸的长途车上听人聊天、念经、摇转经筒,“现在,大部分车前方安装了闭路电视,左右各一个。左面播放的是印度宝莱坞的肚皮舞:性感女人,丰乳细腰,边唱边跳,观众一个个伸着舌头,目瞪口呆。右边播放的是香港的武打片:江湖侠客,刀光剑影,血肉横飞,人们不时地发出一声声惊叹。有的孩子还模仿荧屏上的‘武林高手’,嘴里发出‘嗨、嗨、嗨’的打斗声。我就在心里问:我是在西藏吗?短短几年的变化让人震惊不已。”
这些变化让书云下定决心拍一部纪录片,“虽然我没有能力把握西藏的过去,但我可以记录它的今天,用人类学的方法,潜下心来做一部反映普通藏族同胞一年四季生活的影片。”书云还决定用文字记录这一切,作为影像的有力补充。
书云说,对于藏族的婚姻制度、丧葬习俗、信仰与风情,她绝无猎奇心态,更无夸张和渲染,单是以客观与公正的目光平静而敬畏地远远审视。
书云说,回顾在西藏的日子,她能真切地感受到,在传统农业为主的社会向现代工业化、城市化转型的过程中,藏民既有与之相适应的成功和幸福的喜悦、自豪,也有不相适应的痛苦、困惑。“对西藏普通的百姓而言,他们需要对过去灿烂历史文化的记忆,但更需要在变化中追求现代化的美好未来。他们渴望享受现代化的生活,不希望被当作古老的文物加以收藏和展示,更不希望把他们当作虚拟中的‘香格里拉’或‘香巴拉’让人观摩,被人误解、误会。”书云说,她希望她的书能够生动而细腻地传递出藏族同胞的心声,让世人真正了解他们独特的生活方式和精神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