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想是奢侈的,梦想又是最能安慰人心的东西,梦想不会因为地方和人有不同,只要它是你真正想要的。”当33岁的嘎藏加措说出这番话时,人们也许想不到,他是一个藏族僧人、一个土生土长在青藏高原的唐卡画师。

  “宫”:梦想的吝啬与奢侈

  2013年12月的一天,青海西宁曹家堡机场,一个穿着绛红色僧袍的年轻人在办理登机手续柜台前,向身后的人请求着什么。原来,由于所带的行李太多,又怕交超重行李托运费,僧人在请求同行乘客帮他捎带行李。他就是嘎藏加措,也许人们想不到,一个“蹭”行李的人居然是一座耗资数千万的“宫殿”的主人。

  同仁县是青海省黄南藏族自治州州府所在地,人们习惯上称这一地区为“热贡”,藏语“金色谷地”之意,虽说这是一个人口不到十万的小县城,但是由于这里诞生了众多藏族传统文化艺术大师而蜚声海内外。

  出同仁县城向东北行进约十公里,就到了一个叫吾屯的地方,这就是唐卡艺术之乡,也是嘎藏加措的家乡。十多年来,吾屯变化最明显的地方就是房子,而在这些近年来新建的藏式民居中,最醒目的是一座占地约25亩、投资超过3000万元的——热贡民族文化宫,一处以唐卡传承、展示为主,有教室、有展厅、有宿舍、有庭院的小建筑群。而这“宫”的主人,正是嘎藏加措。

  “这是我和我的家族很长时间以来的一个梦想,我们就是想建这样一个"宫",把我们的唐卡放进去,把孩子们放进去,把许许多多优秀的艺人放进去,画出更多更美的唐卡,让更多的人认识唐卡,知道唐卡的美。”脸庞圆润,语气和缓的嘎藏加措谈起“宫”总是一脸幸福。

  钱:一个困扰僧人梦想的难题

  “我11岁出家,16岁开始学唐卡,学习画唐卡已经17年,现在我已经是青海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和工艺美术大师。我现在的唐卡作品少的一幅可以卖几万,最贵的一幅可以卖到170多万。”谈到自己的唐卡从艺经历,嘎藏加措有着出家人特有的平静。

  作为80后的省级工艺美术大师,嘎藏加措实现了艺术的认可和物质的积累,但这些并没有让他满足,他梦想着将自己钟爱的唐卡艺术“登堂入室”。

  嘎藏加措的父亲格日扎西告诉记者,为修建热贡民族文化宫,他们卖了在拉卜楞寺的老房子,全家人拿出所有的积蓄还不够,最终向亲朋好友借了很多钱,最困难的时候,手里的资金只能够让工地运转一个星期。

  “修建热贡民族文化宫的三年里,年过六十的父母和全家姊妹都到工地上来干活,我妈妈在搬运建材时劳累过度生病住院。你们可能想不到,对我这样一个出家人来说,实现自己的梦想遇到的最大难题居然也会是钱。”说到这个难题,嘎藏加措笑了。

  梦:因坚持而美丽的希望

  在热贡民族文化宫的一间教室中,18岁的周毛加在学习唐卡起稿。“我爸爸妈妈不在了,我想继续上学,但是我年龄大了,再去和弟弟妹妹们读初中很害羞。去年有一个机会,我知道可以来这里学唐卡,所以就来了,我现在很喜欢唐卡。”周毛加说。

  27岁的王世玉来自河南新乡,原本学习室内设计的他来同仁7年了,一直和嘎藏加措学唐卡。在热贡民族文化宫,王世玉已经是大师兄,眼下他正在协助师傅创作一幅巨幅唐卡。“现在学室内设计的人很多,在我们老家竞争也很激烈,但是内地学唐卡的人不多,喜欢唐卡的人却越来越多,唐卡现在是我的手艺,我觉得它能带给我一份好生活。”王世玉说。

  如今,嘎藏加措的热贡民族文化宫收录了100多个孩子,在这里孩子们不仅可以学到唐卡绘制技艺,还可以学到藏语文、汉语文、数学和英语,孩子们吃、穿、住都由嘎藏加措承担。

  “我收他们到这里学唐卡,就是想发挥他们的兴趣,传承和发扬这门艺术,做好的唐卡,而不仅仅是一个匠人,更不是一个商人。”嘎藏加措说。

  嘎藏加措告诉记者,艺术和市场不能分离,否则民族文化宫的运营和孩子们的开销他就无法负担,但是热贡民族文化宫绝不会仅为赚钱去做唐卡。

  “我的梦想是把民族文化宫办成一个学习唐卡、发扬光大唐卡的地方,吸引着有兴趣的孩子来学唐卡,吸引着各地的唐卡艺人来交流唐卡技艺,吸引着全世界喜欢唐卡的人来见证唐卡的创作、来欣赏唐卡的美。现在,我的这个梦想只是盖了些房子,还要不断描摹和上色。”嘎藏加措说。

  嘎藏加措对民族传统文化艺术的坚持和投入引起了有关部门的重视,目前,有关方面准备通过非物质文化传承保护和文化产业政策对热贡民族文化宫进行扶持。

  3月20日晚上,当记者再次来到热贡民族文化宫时,嘎藏加措正带着孩子们朗读,朗朗书声传递着一种梦想,更传递着一种希望,因为,梦想就是一个因坚持而美丽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