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世达赖、诗人仓央嘉措,1683年生于西藏门隅,1706年圆寂于青海刚察。今年正值仓央嘉措诞辰340周年,我们在他消失的地方,为他办了一场草原诗会,和喜爱仓央嘉措的朋友一起,读诗、唱歌、行走、创作,延续仓央嘉措跨越时空的诗歌生命。
以仓央嘉措的名义,我们于7月14-16日,展开了2023哈尔盖草原诗会之旅。从全国各地出发,西川、西娃、流马、黎衡、隔花人、爻梵、龙仁青、郭建强、刚察·才旦等诗人、作家、译者、音乐人齐聚刚察,重走仓央嘉措走过的路,重读仓央嘉措写过的诗,留下了一些取材自然的在地创作,带走了草原、星空、高反馈赠的诗意……
刚察县委书记朱成青为2023哈尔盖草原诗会致开幕辞,他欢迎诗人朋友们在青海最美的季节,来到刚察相聚,希望藉着哈尔盖草原诗会的机会,搭建艺术平台,扩大文学交流,创造更多感染人的文学作品。
青海省作家协会副主席、诗人郭建强,形容青海是一个诞生美、呈现美的地方,“诗人西川、海子、昌耀已经在海北写下了卓越的诗篇,它要求更多的诗人走上前来,和不断丰富、变化着的仓央嘉措,一道书写新的、诗歌的青海。”
中共海北州委常委、秘书长王永昌回忆了两年前的第一届哈尔盖草原诗会,并相信刚察能够打造更好的“诗歌小镇”,展示本地旅游、人文建设的发展成果。
主题研讨“仓央嘉措:诗歌与人性的光芒”,在诗歌岛主理人天水的主持下展开。关于仓央嘉措诗歌的流传与解读,天水提出了众多读者关心的议题,包括:仓央嘉措的诗到底是民歌、道歌还是什么?仓央嘉措是什么样的人?他是谁,他怎么表达,他为什么这样表达?……
针对天水提出的问题,汉藏双语作家、翻译家龙仁青分享了他的看法:所谓道歌,是一些宗教界的人士,为了达到教义的传播,借用民歌广为流传的旋律,将歌词换成宗教的内容,产生的一种诗体。
仓央嘉措可能有过使用道歌去传播教义的想法,也可能在没有进入写作之前,做过一些民间歌谣的搜集工作。后人在整理仓央嘉措诗作的时候,对他搜集的诗歌和原创的诗歌未进行区分,所以我们现在读到的仓央嘉措诗集,里面既有地方的民歌,也有他原创的诗歌。
诗人、作家西娃坦承她每次读仓央嘉措的时候,都在想一个问题:我是不是想多了?我是不是把事情想复杂了?尝试代入15-22岁阶段的少年仓央嘉措,西娃在他的诗歌里看到一种珍贵的单纯性,“单纯本身就是对世俗的一种反抗,特别是对于在人世间生活了几十年的成年人,我们身上文明的外衣披得太多了……仓央嘉措从本心出发,怎么想的就怎么写,直心本身就是道场,本身就是修行的一种方式。”
藏族诗人、作家刚察•才旦同意西娃的观点,他认为仓央嘉措的诗歌没那么复杂,因为他的人生就不复杂,包括仓央嘉措诗中的“玛吉阿米”是谁这个问题,刚察•才旦也有着简单明白的理解:
“‘玛吉’就是‘不是生我的’‘未生我的’,‘阿米’就是‘母亲’,不是生我的母亲是谁?仓央嘉措很小的时候,就被当时西藏的摄政王德斯·桑结嘉措接到拉萨,从此跟自己的母亲失去联系,他的老师就成了他的母亲,教育他,管理他……所以我对玛吉阿米的理解就是,仓央嘉措的上师德斯·桑结嘉措。”
作为一个复杂的现代人,诗人、作家流马更注重仓央嘉措诗歌里蕴藏的矛盾:“你会发现他的情感很复杂,有对宗教、爱情真诚的信仰,同时也有市井的调情,有夜游欢会,好像不太严肃地对待感情,这是一个混沌的状态……”
有人说仓央嘉措是分裂的,流马觉得他是找到了“双全法”:“仓央嘉措怀有的信仰的力量,保证他最后成为一个意志上的英雄,从放纵情欲到相信爱情,从违反清规戒律到成为真正的宗教领袖,这些过程在他的诗歌中都有表现。爱情和信仰是相辅相成的,仓央嘉措最终获得觉悟,他对人的感情,也从个人的私情,上升到对大众的更普遍的爱。”
在诗人、记者黎衡看来,仓央嘉措是一个悲剧性的人物,也是一个充满启示性的人物。他列举了东亚另外两位著名的文人,来和仓央嘉措进行对比——
第一位是南唐后主李煜,他和仓央嘉措都具有非常高的文学才能,但又身不由己地成为政治领袖,甚至在时局的变动中一度变成了傀儡和囚徒。他们借由诗歌,在不自由中迸发出对自由的追寻。
第二位是日本僧人一休,他对佛法的理解和仓央嘉措有着共通之处。仓央嘉措拥有众多的情人,打破了禁欲的羁绊。一休写了很多汉诗,诗中对美人的歌颂,也是一种从佛道的逃逸,“虽然领悟到了对超越轮回的无穷境界的追寻,但某些美好的瞬间向我招手、让我停留的时候,我也会停留。”
根据诗人郭建强的观察,藏族的高僧大德身上有一个共性,比如出生于青海的宗喀巴大师,西藏启蒙思想家更敦群培等,他们都是在非常年幼的时候,就离开了自己的母亲,这是藏族文学中一个重要的母题。
“这点折射在仓央嘉措的诗歌中,我们会发现他有很多选择上的困难,处境上的困难,所以他的诗歌更多地表现了对困境的处理。他的处理具有直觉的力量,态度上是非常坦然的、坦荡的。无论他的处境多么难堪,他都坦然处之,让它成为诗歌。”
诗人、翻译家、文化学者西川,从翻译的角度谈论了仓央嘉措诗歌的传播。他分享了几个读到的仓央嘉措英译本,其中一位藏族学者W.泰霖,使用了一种莎士比亚的语言来翻译,使仓央嘉措忽然有了莎翁的味道……
“就目前我看到的仓央嘉措的英译本,可能都不会太有助于仓央嘉措在世界上的传播”,西川对仓央嘉措诗歌的翻译提出更高的要求:“一个译者除了外语好,他还必须有强大的诗歌意识,和对当代诗歌在世界范围的趣味、修辞方式、语言习惯的理解,如果没有后面的这些理解,往往这个翻译都是失败的。我觉得仓央嘉措期待着一个精通另外一种语言,同时又深入诗歌的译者,仓央嘉措期待着更有效的翻译。”
主题研讨之后,刚察本土音乐人瓦颜组合,演唱了灵感来源自仓央嘉措的歌曲《在那东山顶上》,以及两首为刚察而作的原创歌曲,帐篷诗会接着进入“朗诵与行走”环节。
与会嘉宾分别用藏语、汉语,朗诵了仓央嘉措的经典诗作,没能来到现场的俄国诗人、译者易宁,也为诗会录制了视频,用俄语朗诵他翻译的仓央嘉措。每位嘉宾朗诵的诗作,分别来自庄晶、龙仁青、刚察•才旦、廖伟棠等不同译者的翻译。我们得以在同一首诗、多种译本的对照中,发现仓央嘉措诗意的多义性。
除了读仓央嘉措,诗人们还朗诵了他们的原创诗作,包括在青海采风创作的诗、以及为仓央嘉措写的诗,每首诗都是这片土地滋养的一段时光。
配合朗诵,特邀音乐人爻梵,用朝尔,尺八,排箫等多种民族乐器,营造出一个仓央嘉措的诗意时空,穿着传统及现代服饰的藏族同胞,围绕着帐篷里的灶台,展开具有仪式感的往复行走,在一波波声音的浪潮中,从远古走向未来。
在草原上为仓央嘉措办一场诗会,这个念头的发起人是西川老师,当他去年第一次和诗歌岛提到这个想法,我们觉得有点遥远,又有点向往。带着对远方朦胧的想象,我们开始从一个个字敲打方案开始,把它从一团虚无变成现实。
诗会选址在一座很酷的牦牛帐篷,受到仓央嘉措诗歌中的当代性、国际性的启发,我们曾经幻想把帐篷诗会办成一个电音派对,然而最终它呈现的形态,是一场煮着奶茶、吃着糌粑的诗友聚会。最初期望呈现的现代性,被藏地浓郁的生活气息消融了,我们并不为此失望,看着藏族同胞怀着好奇尝试去理解我们带来的现代诗,努力地实现我们对诗会的策划,我们的内心充盈的只有爱和感谢。帐篷是一个家,谢谢藏族同胞敞开他们的家,把我们拥入怀内。
感谢每一个与会的诗人、译者、音乐人,还有书评人魏小河、媒体人安妮、蓝天学长;感谢西川和才旦老师,没有你们就没有2023哈尔盖草原诗会。
感谢所有因为仓央嘉措而结识的朋友,希望我们很快在下一届草原诗会再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