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1日上午,由西藏民族大学、西藏自治区文联主办,西藏民族大学文学院、兰州大学文艺评论中心、西藏自治区作家协会、西藏文艺评论家协会、西藏当代文学研究中心协办的次仁罗布长篇小说《乌思藏风云》研讨会在西藏民族大学秦汉校区(陕西西安)学术交流中心成功举行。
来自华东师范大学、中央民族大学、兰州大学、成都大学、西华师范大学、西北大学、西藏大学、宁夏大学、青海民族大学、西北师范大学、延安大学、商洛学院、西安外国语大学、西藏民族大学等全国14所高校和陕西作协、西藏作协等机构的40余位评论家、作家和高校师生参会,围绕《乌思藏风云》的思想表达和艺术特点展开深入讨论。西藏民族大学文学院院长、西藏作协副主席王军君主持开幕式。
西藏民族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扎堆代表主办方致欢迎辞。他衷心希望通过研讨《乌思藏风云》,能够结合时代主题,多角度、多层面地发掘、阐释西藏当代文学所承载的时代精神,以文学的方式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中国作协全委会委员、小说专业委员会委员、著名作家弋舟代表陕西作协致辞,并祝贺《乌思藏风云》的出版。他认为这是一部在审美上非常出色的长篇小说,又是一部反映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杰出作品,次仁罗布以独有的笔意和笔力,将诗意与历史完美地融合在一起。
在西藏民族大学胡沛萍、徐琴教授的主持下,研讨会之“专家论坛”展开了热烈的研讨。李美皆、弋舟、罗文军、傅华、申朝辉、周伟团、周仲谋、朱志荣、王鹏程、周晓艳、任淑媛、朱超亚、增宝当周、冯晓燕、熊英琴、李艳、陈柏彤、栗军、李美萍、赵丽、魏春春、卢顽梅等22位教师和7位硕博研究生先后发言,围绕《乌思藏风云》展开深入讨论。
与会专家聚焦小说的历史叙事、诗性智慧、精神洗礼、日常生活描写等方面展开讨论。兰州大学周仲谋认为,《乌思藏风云》以主人公贡噶坚赞的视角来叙述历史事件,从一个侧面揭示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渊源与形成过程;西华师范大学傅华认为,这部史诗性著作为读者展现了历史上真实的、质朴的、可感的西藏;成都大学罗文军从历史深描中的情感在场、情感表达中的民族经验、情感体验中的西藏表达等方面对小说展开深度解读;中央民族大学增宝当周指出,小说中的历史细节描写体现了文献的精确性;延安大学李艳认为,小说激昂壮阔,具有史诗品格,把历史真实与文化想象融合在一起;西藏民族大学魏春春认为,作家视野阔大,选择重大历史事件,从现实的西藏回到历史的西藏,视和平、统一为终极目标;华东师范大学朱志荣既肯定了次仁罗布新作的历史叙事技巧,又指出小说描写日常生活的动人之处;西藏大学周晓艳指出,小说的主要特征是贴近人物写历史,既基于历史事实,又不拘泥于历史事实,而作家采用多线合一的写作手法,以平实、朴素的语言讲述故事;西北大学王鹏程认为,这是一部充满诗性的历史文献,作者在表现贡噶坚赞前往凉州的过程中经历的身体考验之外,也描写了他内心精神的变化,及其博大悲悯的情怀,作品中的宗教氛围、西藏风情描写与主人公传经布道融为一体,使得整部小说散发着迷人的诗性智慧。同时,批评家李美皆、王鹏程等人也支出小说在叙事结构安排上存在的问题。
在研讨会之“研究生论坛”上,马源、李仪琳等21名西藏民族大学在读研究生围绕《乌思藏风云》的审美特点、历史书写等方面展开讨论。胡沛萍、卢顽梅老师对研究生的发言进行了逐一点评。小说作者次仁罗布与研究生进行了深入交流。
《乌思藏风云》作者次仁罗布在专家论坛上致答谢词。他分享了《乌思藏风云》的成书过程和小说出版后社会各界的反响。他衷心感谢各位专家学者和研究生对小说的肯定,也真诚接受专家们对小说的批评意见,表示在今后的创作中将吸收改进,写出更加令读者满意的小说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