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3日晚,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大型文化节目《大师列传》第二季第八集《阿来:心之所系 唯书与路》在总台央视科教频道(CCTV-10)播出,央视频、央视网同步上线。

  节目通过主持人访谈、作品赏析、观众提问、大师演讲等环节,追寻阿来的文学人生。通过30分钟的视频节目,观众不仅能“走”进阿来的故乡马尔康以及他笔下的山川河流、雪山草原,还能跟随他的脚步,领略不一样的地域民俗和文学风情。

  感悟“地理是文学的骨架”

  1959年,阿来出生在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马尔康市(原马尔康县)。1977年,他考入马尔康民族师范学校,阅读到大量中外名著,为之后的创作积累了力量。阿来于1989年出版了第一部诗集《梭磨河》和第一本小说集《旧年的血迹》,开始在文坛崭露头角。

  提及阿来,就不得不提到小说《尘埃落定》。在当天的节目里,阿来回忆了这件作品的创作历程——1994年的初夏,在家门前,白桦树初出新芽,自己在电脑前敲下第一行字。2000年,阿来凭借《尘埃落定》获得第五届茅盾文学奖,成为当时该奖最年轻的获奖者。如今再谈这件作品,阿来感叹,尽管已经忘却书中的部分情节,但一直记得窗前的那片白桦林。“白桦林颜色的变化和自己书中描述的内在的节奏呈现出巧妙的一致性。”

  《尘埃落定》的背后,还勾连着阿来“行走”的关键词。过了而立之年,阿来感到,想要文字走得更远,笔尖必须栖息在土地上,并与人们保持紧密联结。于是,他决定停下手中之笔,开始一次长达四年的行走。

  走进沟谷深壑,穿过山地草原,感受自然美景,阿来用脚步丈量川西高原每一寸土地。他沿途聆听前尘旧事,收集民间传说,感悟“地理是文学的骨架”……这些行走的路、遇见的人、听见的事,经过沉淀提炼,滋润到情感和精神里,让他笔下的字句里透着笃定和从容。

  不愿做只待在书斋的作家

  在节目中,还有不少有趣且冷门的故事被阿来“打捞”。比如,他表示自己不愿做待在书斋中写作的作家,在创作《空山》期间还担任《科幻世界》的总编辑和社长等。

  对于文章选录,阿来有着自己敏锐的感知。2006年在《科幻世界》杂志上,他慧眼识珠,连载了刘慈欣的长篇小说——《三体》。2018年,阿来接到上影集团拍摄攀登珠峰电影的剧本创作邀约,创作完成了5万余字的电影文学剧本《攀登者》。此外,他还曾抢救式地采访了包括1960年冲顶珠峰的四人组王富洲、贡布等在内的重要人物。

  阿来告诉记者,对自己而言,这次节目的拍摄,与2020年播出的纪录片《文学的故乡》有异曲同工之妙,都是通过自己的讲述和镜头,回到少年时代极力逃离的故乡。

  激发最初诗歌冲动的梭磨河,改写命运的松岗水电站,青年时代调研的土司官寨……节目中,还记录了阿来带着一台相机,沿途拍摄植物花卉;走进卓克基土司官寨,追踪《尘埃落定》的原发地,讲述卓克基土司官寨前世今生的故事。

  “我谈到了自己的创作,也谈到了文学带给我的人生感悟。”阿来认为,相比《文学的故乡》,《大师列传》这个节目关注的人群更为宽泛,“除了文学,还有书法家、画家、指挥家等等,彰显了新时代文艺发展、文化繁荣的勃勃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