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郎作品研讨会在四川省阿坝州马尔康市召开1.jpg       12月9日,四川省阿坝州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献礼建党100周年主题创作研讨会”——阿郎作品研讨会在马尔康召开,来自阿坝州的30余名作家和评论家参会。

       阿坝州文联主巴桑在讲话中表示,“献礼建党100周年主题创作研讨会”工作是州文联结合业务工作开展的建党百年系列活动,同时,这项工作也是阿坝州文联着眼长远,推介本土成熟作家的一种方式,希望通过这样的方式激发全州作家的创作热情,坚定本土创作自信和文学担当,提升、带动和壮大阿坝作家阵群。此项活动的目的也在于搭建作品传播交流讨论的平台,不断拓展作家创作思路,引领和激励作家们扎根阿坝高原、传递阿坝声青、讲好阿坝故事、塑造阿坝形象。

       会上,阿坝州评论家们就阿郎创作的长篇小说《阿依姆姆》分别作了专题发言,与会作家代表也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阿坝州评论家协会主席张宗福在会上谈到:阿郎的长篇小说《阿依姆姆》叙写了一个极为普通的藏族老奶奶阿依姆姆及其家庭几代人的故事,透过这些故事,又能让人感受到阿坝安多涉藏地区近百年的历史变迁,可以说,这是一部用家族史来呈现民族发展变化历程的优秀小说。一个人的命运,一个家族的命运,乃至一个民族的命运,既有必然性,又有偶然性。小说中的故事往往以偶然性的方式加以呈现,而这些偶然性的故事又折射出历史发展的必然性。长篇小说《阿依姆姆》的书写总是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作家始终将小说的书写置于特定的藏文化背景之下,以近乎魔幻的笔调叙写一个个精彩的故事。小说是需要技巧的,作家应该有自己讲故事的方式、看问题的视角以及运用语言的技巧,阿郎对此有深刻的认识。可以说,长篇小说《阿依姆姆》在这些方面都下足了功夫。

       来自茂县长期从事小说创作的潘梦笔说:在我看来,阿朗的《阿依姆姆》确为一部比较成功的长篇,我趋向于认同其为一部民族地方史的丰盈而精彩的画卷,既写人阅事,又有血有肉,历尽沧桑,极尽文学可读性和历史的真实客观性。可以说,《阿依姆姆》是一部既具长篇小说诸要素,又对历史负责的作品。特别是对历史真实的叙述和还原,让我们能更加平视和面对历史,更能从文学的角度去揣度那方的人、那方的事、那方的风土民情,也更能珍惜当下。

       阿坝州著名作家梦非讲道:小说就是讲故事,好的故事就是一个人的史诗,《阿依姆姆》即是这样的作品,它向读者讲述了一个女人跨时代的史诗般的故事。小说情节发展跨越了百年时空,人物涉及主人公阿依姆姆及其父母、儿女、儿孙辈共4代人,构架宏大,通过故事发展,揭示出了发生地的时代背景和变化,让读者感到了“人”是社会的产物,有什么样的时代就有什么样的生活。从这一点来看,该著作更多地反映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生活在大草原上的游牧民族生产、生活、精神面貌发生的变化。而变化的产生是一系列民族政策的实施,国家对民生的改善,如大骨节病防治、牧民定居点行动等,它是极富“正能量”的的作品。

阿郎作品研讨会在四川省阿坝州马尔康市召开2.jpg       研讨会现场,谈到《阿依姆姆》创作感受时阿朗告诉记者:大概十年前,因工作需要我开始了阿依姆姆的创作。我力图以一花一世界,以小见大的方法切入,以三个一来入手,即:截取一段时间-100年为时间轴;截取一片空间,以阿曲河畔为核心的两万平方公里的广袤草原为场域;寻找一个人物-阿依姆姆。为何把主人公确定为一个老祖母、一个女性?因为她是母亲,象征着这片土地、也代表着这个民族。 阿依姆姆所具有的善良、悲悯、宽容、感恩、认命而又不屈从于命运的品质。在创作中我力求创新,采取念珠状的表现手法,着力关注历史的维度,人性的温度和思想的深度,重点呈现安多涉藏地区百年沧桑巨变,展现生态的山川壮美、民族文化古朴厚重、社会变革生机勃勃的画卷;呈现这个地区多民族之间的人们和文化从相互排斥到相互接触、相互交流、最后相互交融的必然历程;展望这片土地及土地上的人民与时俱进,随着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

       据悉,阿坝州文联献礼建党100周年本州作家主题创作系列研讨会,从第一站九寨沟白林、李春蓉的作品《心安》和《边地》启动后,在若尔盖举办了第二场扎西措的《长征路上扶贫人》,阿郎的作品《阿依姆姆》是此项活动的最后一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