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3日下午,“陈人杰诗集《山海间》新书首发暨研讨会”在北京中国现代文学馆举办。
研讨会现场
9月23日下午,由《诗刊》社、西藏自治区党委宣传部、西藏文联主办,中国诗歌网、西藏作协承办的“陈人杰诗集《山海间》新书首发暨研讨会”在北京中国现代文学馆举办。中国作协党组成员、副主席、书记处书记吉狄马加出席并讲话。西藏政协副主席、西藏文联主席扎西达娃致信祝贺。中国作家协会诗歌委员会主任叶延滨,《诗刊》社主编李少君、副主编霍俊明,西藏文联副主席、西藏作协主席吉米平阶,《西藏文学》主编次仁罗布,以及何向阳、欧阳江河、曾凡华、黄国辉、邓凯、罗振亚、耿占春、胡弦、曹宇翔、大解、西渡、宋湘绮、谢建平、唐朝晖、杨碧薇、谈骁等三十余位诗人、评论家与会研讨。会议由中国诗歌网总编辑金石开主持。
《山海间》封面
作为从浙江去援藏又留藏的干部,陈人杰放弃如诗如画的江南,深深扎根于这片雪域高原,写就了《山海间》,收录其120首诗,是诗人走遍西藏山山水水写下的心灵之书,是雪域悟道的灵魂之诗、生命之思,也是高原诗歌向着诗歌高原迈进的愿望之书。该书曾经荣获2020年11月第五届中国长诗奖“最佳文本奖”。
吉狄马加在致辞中表示,在西藏和平解放70周年的特殊历史节点上,召开陈人杰诗歌研讨会非常有意义。70年来,在党中央的领导下,西藏经济社会各个领域实现全面发展,成功步入小康社会。陈人杰全身心扎根在西藏,一是出于党员干部的政治觉悟;另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他有诗人的情怀,到了那样一个离天空最近、看星星最清楚、江河奔流的高原上,激发了他的诗情。他在这片土地上,跟藏族人民生活在一起,跟西藏的这些作家、诗人共同奋斗在一起,应该向他的这种精神表示敬意。在《山海间》里,陈人杰以一个西藏人的心态,将自己和土地上的万物融合在一起,从容书写对现实的思索、对自然的赞颂,以及对生命的终极理解,这部诗集深入探讨了人与自然的复杂关系,为读者提供了丰富的思考和想象空间。
扎西达娃在贺词中写到:“陈人杰在援藏繁忙的工作中,他的另一个精神世界始终仰望西藏蓝天,匍匐雪域大地,以诗人的灵性、悲悯的情怀,从高山牧场、林间农庄的人们在日常的劳作、夜晚的呢喃中读出一个高原民族的欢声和笑语,梦想与希望。”
李少君表示,阅读陈人杰的诗是一种高峰体验,有山的瑰丽惊险和海的澎湃宽阔,两者结合得非常好。他真正在高原上完成了自我超越,达到了全新的境界。陈人杰用30年的经历完成一种主题性写作,这个主题就是走向高峰,他可能已经接近或者说正在达到,这一方向也符合中国百年新诗的发展逻辑。相信这次会议无论在他本人创作史上,还是在新时代诗歌史上,都可能会产生一定的反响,陈人杰启示我们,诗歌需要用一生来完成。
与会专家学者在研讨中认为,陈人杰作为三届援藏干部,在日常生活和广阔的高原之间建立了真正意义上的生命联系,形成了深度的精神互动。《山海间》不仅仅只是感情的表达,更多是对诗歌本质的追寻,正是在无数遍与自身灵魂的对话中,证悟诗歌之道,使其诗歌升华出新的境界,这是他创作历程中的分水岭,展现了他对自己已成为高原人的自认,有一种整体性和在地性。陈人杰通过诗歌把西藏美丽的风光、西藏的神性和恩赐转化为日常性,由此进入西藏的语境和古老文明,他为西藏那片土地提供了优秀的文本,为藏族诗歌的现代化提供了养分。该书以诗的艺术形式,形成一种特色鲜明、不可多见的高原美学。这也是西藏在脱贫攻坚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过程中交出的文学答卷,是新时代深入中国肌理,用脚步丈量出有体温的沉实之作,更是一部具体的诗人在时代浪潮中,由观察而至行动的力量之诗。
《山海间》作者:陈人杰
陈人杰在创作分享中讲述了从西湖到西藏,从东海之滨到万里羌塘,从温润水乡到冰天雪地,最后从援藏到留藏的经历和心理历程,表示《山海间》是高原诗歌向着诗歌高原迈进的愿望之书。
嘉宾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