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鲁藏布的眼睛——大峡谷生物多样性观测手册》 封面


血雉-雄鸟 大峡谷珍惜的禽类 摄影:董磊


棕尾虹雉-喜马拉雅山脉珍惜的鸟类 尼泊尔国鸟 摄影:董磊


红斑羚 大峡谷代表物种 摄影:吴秀山

  近日,图书《雅鲁藏布的眼睛——大峡谷生物多样性观测手册》已发行。
  本书记录了雅鲁藏布大峡谷地区的野生生物新物种、新亚种、新分布区等,对于生物多样性研究和保护具有重要参考价值。例如,首次在雅鲁藏布江北岸发现墨脱缺翅虫,有别于以往的发现地点雅鲁藏布江南岸。这一发现对研究缺翅虫的扩散提供了强有力的证据,将推动对该濒危物种的深入研究。
  这是关于雅鲁藏布大峡谷地区生物多样性的第一本科普图书。本书的出现,填补了雅鲁藏布大峡谷生物多样性科普图书空白。《雅鲁藏布的眼睛》一书内容丰富、形式新颖,可读性、知识性、普及性强,图文并茂地展现了雅鲁藏布大峡谷独特的自然环境和丰富多样的生物资源,可以作为“走出去”的品种,推荐给海外关注我国西藏地区的读者,促进并提升国内外读者对雅鲁藏布大峡谷地区乃至西藏的关注度。
  本项目是作者和有关专业人员对雅鲁藏布大峡谷地区进行三次生物多样性观测的基础上,精心撰写的一部书稿。它包括总述、地图、大峡谷生灵、观测手记4个部分,从生存现状、形态特征、地理分布、保护信息方面,充分而生动地展示了该地区的主要动植物资源,内含该地区重要的鸟类、兽类、两栖爬行类、昆虫类和植物类,共收录600多幅珍贵的动植物图片,对于大峡谷地区的生物科考和研究具有重要参考价值。通过影像的展示,让人们生动地了解雅鲁藏布大峡谷,认识它的自然环境,认识它生活在其中自然生灵,激发人们对它的热爱与保护。同时此书也是一本科普知识手册,是野生动物、植物观测爱好者来雅鲁藏布大峡谷必备的观察手册。


半圆喜马象 特有的昆虫 摄影:张巍巍


墨脱缺翅虫 无翅型成虫 摄影:张巍巍


雅鲁藏布江边,出来觅食的羚牛 摄影:董磊


首次记录到“黄腰响蜜鴷”影像 摄影:吴秀山

  书中所呈现的照片,均为西藏生物影像调查(TBIS)的团队在2010年至2011年两次的雅鲁藏布大峡谷考察时拍摄的。将整个大峡谷的入口段,深入地段做了详细的影像生物多样性科学调查。与传统的科考不同,他们的方法将就“有图有真相”即记录到的物种信息必须包含高清的图片或是视频影像。总共记录到约850多种生活在这里的野生生物,其中有相当一批收获是科学上的新物种、新亚种、新分布区、新描述、新行为记录、中国新记录、西藏新记录,或填补了生态影响上的空白。  
  这些珍贵物种影像资料,不是简单的“标本照”,而是上升到摄影艺术高度与生物学用途的影像。本书得到很多职业生态摄影师和自然保护工作者的参与和支持,其中包括资深野生动物摄影师、英国BBC纪录片《美丽中国》节目参与制作者、曾任《中国国家地理杂志》担任记者的徐健,曾获《中国国家地理》“荒野传奇”自然摄影大赛金奖的郭亮,国内最资深的生态旅游专家彭建生,资深野生动物摄影师董磊,国内知名昆虫学者张巍巍,植物生态摄影师王辰,两爬类专业生态摄影师肖诗白、范毅,人类学博士刘源,著名水下摄影师吴立新与李家凡等。西藏生物影像调查(TBIS)影像生物多样性研究所(IBE)考察团队摄影师和生物学界的同行们,为了拍到这些深居峡谷远离人类的动物,要翻越高海拔的山口,徒步在奔腾的雅鲁藏布江边,穿梭在原始森林里,数不尽的蚊虫叮咬,旱蚂蝗的侵袭,还有无聊的等待。完成这些都需要有强大的个人毅力,不怕吃苦的精神,还要能忍耐住寂寞、细心观察、严谨认真的科学态度,更需要优秀的摄影造诣。
  《雅鲁藏布的眼睛——大峡谷生物多样性观测手册》通过影像的展示,让人们生动地了解雅鲁藏布大峡谷,正确认识大峡谷的自热环境,认识生活在其中的自然生灵,更激发人们对她的热爱和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