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31日20时,海拔4507米的那曲国家基准气候站综合观测组组长多吉才旺完成定时观测后最后一次将人工观测记录工工整整地填写到观测记录簿后将其归案入库。这意味着西藏自治区地面气象观测告别了人工观测,迈入全面自动化时代,西藏自治区气象现代化建设迎来标志性的重大进展。
据了解,根据中国气象局的统一部署,从4月1日(注:在气象观测业务上,3月31日20时之后为4月1日的观测时间)起,西藏自治区地面气象观测自动化改革与全国同步,从试运行切换调整为正式业务运行,各气象台站的人工定时观测和日常守班等观测任务取消,保留人工应急观测能力,在应急或特别工作状态下按要求开展应急观测。
据西藏自治区气象局观测与网络处负责人介绍,西藏目前有39个国家级有人值守地面气象观测站,大部气象台站自然条件艰苦,长期面临人员紧缺、观测任务重、工作压力大等问题。此次地面观测自动化改革后,取消了每天的人工定时观测、人工连续观测天气现象、日常守班、重要天气报编发等人工观测任务,观测业务工作量平均减少约30%,而自动化观测频次较人工观测约增加4倍至8倍,观测数据传输用时由分钟级优化至秒级,数据采集流程以不落地方式直传至区级业务平台,气象观测能力、信息化水平将显著提高,并极大地释放基层人员红利。
地面观测自动化并不等同于无人化。下一步,西藏自治区全区气象部门将在自动化新形势下,对标“监测精密”要求,结合西藏气候特点、业务服务需求,进一步优化调整县级观测业务职能、推进县级观测业务重心向观测装备维护维修和现场核查、标校或检测、质量管理等转变。与此同时,加强观测、预报和服务等关键岗位人才培养,引导基层台站业务人员转型发展,以人才建设促进西藏气象业务服务提档升级,推动事业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