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青海湖鸟岛湿地一景(2020年7月10日摄,无人机照片)。 张宏祥摄
这是青海湖布哈河湿地一景(2020年7月19日摄,无人机照片)。 杨涛 摄
一群水鸟在青海湖鸟岛湿地活动(2021年7月1日摄)。星智 摄
清晨的隆宝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数以万计的水禽鸟类在晨露弥漫的水草间觅食。玉树藏族自治州隆宝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站站长巴桑才仁说:“10年来,隆宝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鸟类达17目39科138种。黑颈鹤从保护区初建时的22只增至最多时216只,斑头雁由最初发现时的1000只增加到了上万只。新增黑鹳、琵嘴鸭、金鸻、扇尾沙锥、黑尾塍鹬、白腰杓鹬、林柳莺、赤颈鸫等108种,自然保护区鸟类种群资源数量逐年增加,成为长江源头野生鸟类资源最为丰富的地区之一。希望下一个10年,这片土地永远保持原生态湿地美景,让更多的水鸟在这里栖息繁殖,让更多的人关注自然、关注生态,让更多的人参与到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中……”
湿地是青海最重要的生态资源和生态基础,丰富的资源、多样的类型、强大的生态功能,使青海湿地成为我国乃至世界上影响力最大的生态调节区。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结果显示,青海省湿地面积510万公顷,占全国湿地总面积的21.8%,湿地面积位居全国第一,有沼泽草地、内陆滩涂、沼泽地、森林沼泽四大湿地类型。
青海地处青藏高原腹地,是长江、黄河、澜沧江的源头,被誉为“中华水塔”,在我国生态安全战略格局中具有特殊地位,是青藏高原生态屏障的重要组成部分。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先后颁布了《青海省湿地保护条例》《关于贯彻落实湿地保护修复制度方案的实施意见》《青海省湿地名录管理办法》《青海省重要湿地占用管理办法(试行)》等。
“青海湿地突出具有4个特点:一是大。青海独特的生态环境造就了世界上高海拔地区独一无二的大面积湿地生态系统;二是多。青海湿地是世界上高海拔地区生物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基因多样性、遗传多样性最集中的地区;三是高。青海湿地是高寒生物自然物种资源库,承担着维护国家乃至北半球生态安全的崇高使命;四是要。青海生态地位重要而特殊,作为‘中华水塔’,青海之于全国的生态地位重要且独特,事关国家生态安全与长远发展。”青海省林业和草原局湿地管理处处长马建海说。
从2014年起,青海启动实施重要湿地监测评估工作,对国际重要湿地、湿地自然保护区、国家湿地公园开展系统监测评估。2018年,青海在西北五省区率先启动泥炭沼泽碳库调查项目,基本摸清全省泥炭沼泽面积和储量。在国家和省政府的重视下,青海的湿地保护力度不断加大。青海湿地是“中华水塔”最令人骄傲的内核,也是“国家公园省”最亮丽的名片。
同时,青海在全国率先实施了湿地生态管护员制度,平均按2000公顷湿地设置1名管护岗位,三江源综合试验区22县区设置963名湿地管护员。近10年,青海累计投入各类湿地保护资金11.78亿元,以自然恢复为主、人工修复为辅,采取地形地貌修复、自然岸线维护、河湖水系连通、植被恢复、野生动物栖息地恢复等措施,开展湿地保护与恢复项目224项,覆盖三江源、祁连山、青海湖、柴达木盆地、河湟流域等五大生态板块,一批退化湿地得到修复,湿地生态功能和生物多样性进一步增强。
维护江源安澜畅流,呵护“中华水塔”是青海生态保护建设的主要内容和面向未来的战略抉择。近年来,青海通过划建湿地公园等抢救性保护措施,初步形成了以国家公园为主体,湿地类型自然保护区为基础,湿地公园为补充的湿地保护体系,全省过半的湿地面积被列入保护范围。
目前,青海现有青海湖鸟岛、扎陵湖、鄂陵湖3处国际重要湿地,履约面积18.4万公顷,8处湿地型自然保护区,总面积2126万公顷,19处国家湿地公园,总面积32.5万公顷;32处省级重要湿地,总面积215万公顷,湿地保护率达到64.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