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4日,由科学技术部、中国科学院主办的第二次青藏科考青藏高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学术交流会在西宁举行。

  与会专家介绍了第二次青藏科考在青藏高原生态屏障体系优化、服务青海绿色发展方面的重要科学考察研究成果。中国科学院院士傅伯杰围绕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从“统筹—分类—协作”总体框架出发,构建国家公园“自然—设施—社会”合理容量科学测算模型,有力支撑青藏高原生态安全屏障建设研究,推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中国科学院院士朱彤团队在第二次青藏科考期间,开展了大气氧化性闭合实验,发现OH浓度比全球平均高2倍,从而验证了青藏高原大气强氧化性的假设。中科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主任欧阳志云基于生态产品总值(GEP)概念,在第二次青藏科考期间,精准核算青海省GEP,为高原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建立提供科学依据,促进青藏高原良好的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发展资源,探索基于生态资源的绿色发展新模式。

  中科院三江源国家公园研究院赵新全研究员围绕自然保护地类草地生态系统原真性保护和再野化实践的主题,提出自然保护地食草野生动物与放牧家畜平衡管理的举措,探索以原真性保护效果为依据新补偿机制,为青藏高原自然保护地类草地管理提供了参考模式。青海师范大学教授史培军通过综合分析青藏高原地表植被覆盖图、年均植被产氧量图,描绘了高原大气氧含量时空格局。发现高原缺氧对短期旅居人体内分泌的影响,进一步构建“地理环境多因素—地表氧含量—慢性高原病发病”影响链条。

  第二次青藏科考实施五年来,聚焦水、生态、人类活动,通过深入考察和科学研究,在水资源与水安全、生态安全屏障、生态系统、区域绿色发展等方面取得了一批标志性成果,有效支撑了青藏高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生动展示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在科考实践中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报告会后,与会专家围绕青藏高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进行了学术交流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