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藏高原具有“世界屋脊”“亚洲水塔”之称,其“高寒”的特性决定了该地区生物资源的特殊性和地域性,被誉为高寒生物资源的基因库和储存库。日前,记者采访到北京师范大学环境学院教授董世魁,请他介绍了保护青藏高原高寒草地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和方法。

图为董世魁教授在青藏高原进行考察。图片由董世魁提供。

       据董世魁介绍,由于极其丰富而独特的高寒生物资源,青藏高原被世界自然基金会列为全球34个生物多样性保护热点区域之一。高寒草地占青藏高原总面积的60%以上,承载着高寒生物多样性的主要组成部分。高寒草地的生物多样性不仅为在青藏高原上世代生存的数百万农牧民群众提供了生产和生活资料,而且为我国中东部地区居民也提供了水源涵养、气候调节、水土保持等诸多生态服务功能。

       然而,近几十年来,在气候变化、超载放牧等内外因素的作用下,青藏高原地区的高寒草地发生退化,导致高寒草地生物多样性降低,影响了其生态服务功能的正常发挥,甚至威胁青藏高原区域的社会经济发展和下游地区的生态安全。因此,开展青藏高原高寒草地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科研和实践活动势在必行,是一项事关数以万计人民群众生存和发展的社会公益事业。

       图为由董世魁等编写的图书,为保护青藏高原高寒草地生物多样性提供理论依据。图片由董世魁提供。

       当前,生物多样性丧失、土地退化、气候变化等是全球共同面临的环境问题,而生物多样性丧失的长远影响远超过估测。“正如美国保护生物学家爱利希夫妇( Paul and Anne Ehrlich)所说:地球上众多的物种就像是人们正在乘坐的飞机上的铆钉,物种的灭绝犹如铆钉的断裂,会对人们的生存带来威胁;我们所乘坐的这艘地球飞船虽有相当多看似‘累赘’的物种,但是任何一种‘累赘’的丧失,都会让人们失去安全感。比如高寒草地的土壤微生物,尽管个体小到我们看不到、摸不着,但是这些物种的丧失必将影响高寒草地生态功能的正常发挥。因而,我们不能因‘善小而不为,恶小而为之’,保护青藏高原高寒草地的每一个铆钉物种是我们每个人应肩负的责任和义务。”董世魁教授表示,不能忽视任何一个物种的存在。

       然而,如何采取措施保护青藏高原高寒草地生物多样性?通过长期的研究和探索,董世魁总结、凝练了青藏高原高寒草地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理念。“我们认为,生物多样性的保护途径主要是政策和技术保障。正如美国康奈尔大学自然资源系教授 James Lassoie 在国际保护(International Conservation)课程讲义中所述,生物多样性的有效保护依赖于法律( Legal)、效益( Profitability)、可接受性( Acceptability)和管理( Stewardship)四个方面,通俗讲就是害怕(Fear-Legal)、盈利( Money-profitability)、挚爱(Love-Acceptability)和管护( Management-Stewardship)。对于普通公众,我们应通过自觉自愿的‘挚爱’行动保护生物多样性,而不是因法律约束,‘害怕’而被动地保护生物多样性。通过公众参与式的‘管护’,恢复甚至提高生物多样性的‘盈利(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