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掖马蹄寺

  马蹄寺,位于甘肃张掖城南65公里临松山薤谷、肃南县马蹄区公署所在地。在周围重叠环抱的山峦峡谷中,相隔或一二公里,或十几公里,分布着70多个石窟。其中北朝9窟,隋1窟,西夏3窟,元19窟,明2窟,清36窟。
  马蹄寺分为南北二寺。北寺在永乐十四年被明成祖赐名“普观寺”,清康熙帝又于康熙四十七年赐“青莲筏”匾额。三十三天洞、药王殿和藏佛殿等较主要的石窟都在北寺。
  药王殿,又称南坐佛殿。窟平面作长方形,窟高5.5米,宽5点2米,深3米。里壁正中开一大龛,泥塑药师如来坐佛像一尊,石胎泥塑,石窟开凿于元代。塑像经后代重妆,左右壁间画大型贤劫千佛,彩绘粗疏似出自民国年间。
  “古刹层层出上方”的三十三天洞,共5层19窟。原先除底层只有壁画而无塑像外,其他各层都有石胎泥塑观音。一至三层均开五窟,四层3窟,五层l窟。窟门排列整齐,间距越下越疏,外观成宝塔形状。每层之间都有隧道相通,隧道开凿在岩壁内部,由第一层北边人口,隧道呈“之”字形,石阶层层,迂回曲折,第五层为救度佛母窟。这21个洞窟形制基本为两种,一种是平面方形,顶作人字坡;另一种是平面方形,顶作复斗式四面坡,窟正中都开一圆大龛,龛内坐佛均为胎泥塑,壁画大部被毁。窟门很深,券顶。四壁残留元明之际的影塑千佛。
  藏佛殿,位于三十三天洞北侧,为北寺洞窟中最大的一个,构造复杂,规模宏大,平面配置极为罕见,窟形平面似一“凸”字形,总深为33.5米,宽26.3米,分前堂拜殿、甬道,形成内外两阵,这是早期洞窟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大殿旁掘井见水,不因夏溢,不以冬涸,因具有甘冽,冰凉,不腐之美和润喉、健胃之效被誉为“八功德水”。
  在马蹄寺这一地方的一块石头上有一个马蹄印,而且传说是天马的后蹄印,为此当地老人中流传是格萨尔骑赤兔马上天时的马后蹄印之迹象,这一马蹄印比一般马蹄印要大,天马也只有格萨尔王的坐骑了,同在当地居民都是藏族,说明格萨尔王时代,河西走廊马蹄寺地区都是格萨尔的领地,也有传说讲到这一马蹄印是格萨尔王到霍尔部落救到妃子珠牧,与珠牧骑格萨尔的坐骑赤兔马回自己领地时坐骑的回转力所致,而且坐骑奔跑时最后的用力一蹬,切好踏在一块大石上。为此留下了这块马蹄印。成为现在的标志性文物。所以现在格萨尔的历史还在这地区流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