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孚惠远寺


 
  惠远寺,藏名为“嘎达向巴林”,位于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道孚县(原乾宁县)协德乡境内,海拔3500米,距县城89公里,距八美石林9公里,距康定塔公20多公里,距垭拉自然风景区17公里,建寺于清雍正七年(公元1728年)。当时,蒙古准噶尔部入侵西藏,藏区秩序十分混乱。为保障七世达赖的安全,清政府特选定乾宁(原泰宁)这块莲花宝地修建寺庙。清政府专为建寺拨出库银,动用了大量工匠和民工,仿照西方佛寺及内地的形式,修建了规模宏伟,建造独特,金壁辉煌的寺庙。寺院占地500亩,修建1000余间僧舍。寺庙建成以后,雍正皇帝钦定寺名,亲书匾额《惠远寺》。并派专人迎请七世达赖来该寺居住,达赖驻锡该寺达七年之久(公元1728-1735)。雍正皇帝特派其御弟,时任理藩院主事的果亲王允许、国师章嘉呼图克图邓高惠远寺经办七世达赖返藏事宜。达赖行前要求将惠远寺交付他继续管理,经允许后,七世达赖留下堪布1人,喇嘛、扎巴70多人守佛颂经。清政府每年支付白银七百七拾两,作为该寺的香火供奉费(一直到民国末年)。道光十八年(公元1838年),十一世达赖克珠嘉措诞生于惠远寺附近的下村,并从惠远寺起程,由专人护送去拉萨。由此,惠远寺的声誉进一步的提高,该寺因享有:“九龙”(代表中央王朝),“九狮”(代表政教合一的西藏地方政府)的崇高尊号而名扬全藏区乃至国内外。
  “民改”时,经政府批准惠远寺被确定为保留寺庙,不仅没有受到破坏,还专门留下三十位喇嘛扎巴管理寺庙。但是,在“文革”期间,惠远寺和宗教陈设全部被查抄,许多无价之宝的文物被毁,除大殿外壳以外,其余的寺庙建筑也被毁。
  1982年,经甘孜州人民政府批准惠远寺为开放寺院,在“极左”时期被占用的寺庙的寺产退还寺庙,国家先后拨款23万余元,对惠远寺进行了维修。在级左路线中受到冤假错案的上层爱国进步的宗教界人士戈教活佛、牛麦郎加活佛等得到了平反,政治上恢复了名誉。觅掘找回了将移作猪厩地板的石碑。现立于殿宇两侧。石碑共有五座。计:雍正九年(公元1731年)《御制惠远寺碑》蒙、汉文石刻各一座,《果亲王渝惠远寺奉碑》一座,同治四年(公元1865年)四川候补道史致康《泰宁惠远寺碑记》一座,参差排列,记述了该寺的修建历史。
  惠远寺现有两位活佛,第二序位牛麦郎加活佛系民改前认定的活佛,第一序位第四世戈教活佛于1992年5元26日经甘孜州人民政府核批的全州第一位转世活佛,也是新中国建立起来第一名由人民政府核批的转世活佛。该寺现有僧侣208人,其中堪布1人,寺管成员15名。
  培养僧侣方面,刚入寺者先在寺院学习藏文基础知识,然后学习基础性经文及语法、书画等。经文达到一定水平后,有少数到拉萨哲蚌寺、阿坝州阿坝县嘎地寺、石渠色须寺、塔公佛学院等进一步学习深造。为了僧侣不必去远方他乡求经学习,该寺特从石渠色须寺和昌都扎亚寺请来格西为广大僧侣授佛学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