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央,女,藏族,1972年生于西藏昌都地区察雅县,1994年毕业于南京气象学院。西藏自治区气象局决策气象首席专家,副研级高级工程师。西藏自治区第十届政协委员。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西藏作家协会会员。1996年至1997年在鲁迅文学院学习。著有作品集《西藏的女儿》《雪域女性》《拉萨,我在这里路过爱》和长篇小说《拉萨故事──让爱慢慢永恒》。
藏餐,请先品尝,然后品味
而外人看不见的,是察绒老爷亲自打理的菜园子。这个官至藏军总司令和噶伦的大名鼎鼎的察绒老爷,不仅主持建立了西藏最早的铸币厂和纺织厂,是西藏近代工业的开创者之一,而且还以善于经商而著称,在他的打理下,债台高筑的擦绒家族成了拉萨,乃至整个西藏最富有的家族,家里的厨师就有好几个,分别负责藏餐、中餐、西餐和印度餐的制作。也是在他的打理下,察绒府里的菜园子有着当时拉萨城里种类最多的蔬菜,特别是几排温室里,种了很多当时街面上根本就看不到的蔬菜。
这天,喜爱亲自上菜园子的察绒老爷进了温室,拔了几团白色的菜团,嘱咐仆人送到亲家公府上。
能成为豪门察绒家族的亲家,自然也是当时的权贵人家,但亲家公看到送来的白色菜花有些疑惑了,他左右摆弄了好一会儿,让回去的仆人带了一个便条:是菜,还是花? 若是菜,怎么做?
看到便条的察绒老爷好不得意,他立马派自己家的中餐厨师去亲家公府上,烹饪这似花似菜的菜。其实这种蔬菜就是现在拉萨所有菜市场都随处可见的花菜。
这虽然只是一个无法追究真伪的小故事,但西藏确实曾经是缺少蔬菜的。
西藏地高天寒,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空气稀薄,降水量少,世代生活在这里的人们依据所处的自然地理环境,遵循着适者生存的自然法则,选择种植适宜在高寒地带生长的青稞、小麦、马铃薯、玉米、豌豆等作物,而另一方面广阔的草原游牧需要简单快速的烹饪方法和方便易携带的食物,这就决定了西藏的传统饮食——藏餐主要就是酥油,糌粑,青稞,牛羊肉……口味讲究平和,很多菜,除了盐巴和葱,一般不放辛辣的调料。
然而,这可不能理解为藏餐就是简单的烹饪制作,它也有纷繁和精工,特别是藏式的宫廷菜肴,奢华、复杂、精工细作,色香味俱全。传统的藏餐原料以牛、羊等肉食,以及土豆、萝卜类等蔬菜为主,主食多是面和糌粑,常用烤、炸、煎、煮等法,受到汉地和印度的影响,也有部分菜品要放辣椒和咖喱……此外,藏餐原料中的人参果、虫草等具有很好的保健作用,使藏餐锦上添花!
很多年前,我曾经做过一段时间的兼职导游,团队的餐品总有一次是安排藏餐的,而且是有歌舞表演的那种,虽说表演有些粗糙,但粗糙有粗糙的看点,少了专业舞团的精致,没有刻意的雕琢,倒是颇有民间的味道,淳朴和乡土的气息扑面而来,客人很是喜欢……再加上一道一道传统的藏餐,虽也谈不上精致,但和汉地完全不同的风味,还是让客人有了惊喜的体验……
当然也有矫揉造作的游客皱着额头横眉冷对满桌的菜肴,回到宾馆泡着方便面,康师傅的味道从门缝钻出,在楼道里肆意飘散……可谓,众口难调,原本就不会有一种食物,可以得到八方宾客一致的喜欢。但是,一个地方餐饮文化的产生一定是经过漫长岁月的塑造,经过地理气候的雕琢,被新来的文化影响,被一代一代人改进和认可,于是,它一定是以最合理的形式存在,并最终传承了下来。
记忆中最为深刻的藏餐,也是做导游的时候经历的,那是一个等级很高的豪华团,交了高昂的团费,得到的服务必然也是一流的。餐厅自然选在当时最为豪华的饭店,雕梁画栋的藏式装修,色彩华丽典雅,身着传统服饰的服务员温馨甜美……那套藏餐筵席由最为传统的奶茶、蕨麻米饭、灌汤包子、手抓羊肉、烩菜、酸奶6道食品组成,每道食品又包含很多道小菜品……人参果炒饭、奶渣包子、藏式煎羊排、藏式鲜酱牛肉、虫草碗肉、虫草羊丸汤、牦牛血肠、黄菇烧肉、酸萝卜炒肉、酸奶米饭等……配着传统典雅的藏式宫廷歌舞,客人们一道一道品尝着菜品……与其将这称为品尝藏餐,不如说是在品味西藏的文化传统和地道的原汁原味。
藏餐,请先品尝,然后品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