泽仁邓珠与部分失去父亲的孩子在一起

  为了12名单亲孩子,24岁青年承担起“阿爸”的责任
  泽仁邓珠是西南民族大学成人教育学院的一名毕业生。去年秋天,为了多学知识,他又申请旁听该校文化与新闻学院专业课程。然而,一场意外事故改变了他的人生轨迹。
  今年5月的一天,正在寝室看书的泽仁邓珠接到了老家打来的电话,听说村里发生了一起严重的车祸。8名在附近山上打工搬运石头的青壮年,下工后坐一辆拖拉机回家时,途中拖拉机翻下深沟,车上7人遇难,留下12个单亲孩子,最小的只有1岁,最大的15岁。
  这个康巴青年说,接到电话后,自己的脑袋嗡嗡作响,愣了一阵子后,第一念头是:“我要回去为这些孩子做些什么。”
  他的想法遭到了父母的反对。父母希望上过大学的儿子能够走出大山沟,到大城市去发展,回去就意味着又回到偏远落后的大山深处。他说服自己的父母道:“行善助人是藏族的美德,长辈和学校对我的教育就是要做一个有良好德行的人,我觉得我应该回去。”
  3天后,他告别课堂,背上行囊踏上了回家的汽车。他给一些来不及告别的老师和同学留下了一封信,信中写道:“我要承担起这个责任,做这12个单亲孩子的父亲,为他们的未来,特别是他们的教育尽其所能。”


  改名“扎西德勒”,要把爱传递给别人
  回到村里,泽仁邓珠把几个年幼的困难孩子接到家里。一个尚未处对象的小伙子,要照顾年幼的孩子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每天早上给他们梳头是我最头疼的。”泽仁邓珠说,“有几次都动了给她们剪短发的念头,但女孩都爱漂亮,还有藏族的风俗习惯也不允许,我想想就算了,每天早上坚持给她们梳头。”
  早在泽仁邓珠决定回家时,他已想到,自己一没工作,二没有经济来源,今后的路一定会很艰难。因此,他把临走时老师送他的路费和吃饭钱省下来,在路上他搭乘大货车,晚上睡在车里,饿了就吃自己带的干粮,在泥泞的山路上经过4天的颠簸才回到村里。
  回去不久,老师给的那点钱就用完了,为了维持自己的生活,同时照顾这些失去亲人的孩子,他经人介绍,在县城一家非常简陋的旅店里找到一份工作。一个月1000元多点的工资,他带着两个年纪较小的女孩,从每天早上8点一直工作到晚上12点,洗30多床被单,打扫两栋楼的卫生。
  在照顾孩子的同时,泽仁邓珠也为村里这些罹难家庭奔忙着。看到失去了劳动力的家庭,小孩和老人的生活都面临着不同程度的困难,其情其景,他无不为之伤感。
  但要帮助这些家庭走出困境,不是靠一己之力所能完成的,他决定寻找外界的援助。他把走访了解的情况写成了报告提交给县、乡政府部门和学校,希望为这些孩子多争取一些照顾。
  他的心血没有白费。甘孜州扶贫办了解这个信息后,及时与当地联系,从智力扶贫等方面给予帮助;西南民族大学师生也自发为这些孩子募捐,暑假派师生到村里慰问;泽仁邓珠的同学还建了一个名为“12之爱”的爱心QQ群,努力帮这些孩子募捐。
  泽仁邓珠把这些好心人的好意铭记于心。为了表达祝福和感恩,他把自己的名字改成了“扎西德勒”。在藏语中,“扎西德勒”意为“吉祥如意”,“泽仁邓珠”则为“长寿如意”,一个是愿别人吉祥幸福,一个希望自己好事相伴。泽仁邓珠以藏族的善良朴实选择了前者。


     用知识改变孩子命运
  在好朋友的眼中,泽仁邓珠是一个求知欲极强的年轻人。他说,自己的家乡很贫困、落后,要改变这种状况,必须借助知识的力量和先进的科学文化。这就是他拼命读书学习的动力。他去年到文新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旁听,给他上过课的老师记得,每次上课,他总是坐在最前面,专心听、认真记、不耻问,比那些正式学生要努力得多。
  当上了12个孩子的“阿爸”,泽仁邓珠不得不考虑孩子们的未来。他说,自己的学业以后可以再补,可是这些孩子一旦走了弯路,就很难挽回了。
  “我要让他们上学,教会他们做人,让他们不要走弯路。”在给学校老师的信中,泽仁邓珠写道,自己现在做的事情,就是在践行老师的教导:“做人一定要有慈善之心,一辈子不管在哪里,都要尽自己能力,多为社会作贡献,这就是一个人活着的价值。”
  虽然“阿爸”不好当,泽仁邓珠说,他要以自己的行动证明这个世界充满爱,充满和谐。而他同时也期待有更多好心人,可以一起行动起来,用自己的双手献出自己的爱心。
  一个藏族青年,在村民遇到灾难的时候,毅然放弃学业,回到遥远的横断山深处,当起了12个藏族孩子的“阿爸”,这就是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得荣县古学乡下拥村24岁的泽仁邓珠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