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1日至23日,中华医学会第九次高原医学学术大会在青海西宁举行,青海、西藏、新疆、北京及美国等地高原医学专家,探究世居族群适应高原环境的“秘密”。

  “高原医学研究的关键点是解决缺氧问题,我们在这方面做出贡献,必将推动整个医学事业的发展。”中华医学会高原医学分会第八届主任委员、青海省人民医院院长吴世政说,该分会已整合了青藏高原、云贵高原以及北京、天津等平原地区研究者合作,在高原遗传适应机制、高原人群群体防护、高原健康养生方面取得了大量创新成果。

  西藏大学教授欧珠罗布说,高原世居族群拥有一套复杂而有效的机制,来适应高寒环境带来的不利影响,其中,血红蛋白浓度是重要因素之一,“如一定海拔高度下,高原藏族人群血红蛋白浓度随着居住海拔的升高而增高”。

  欧珠罗布说,通过研究显示,海拔超过5000米,对高原世居族群也是很大挑战,海拔4500米,或是高原低氧环境适应的临界高度,“这初步回答了高原世居族群究竟能适应多高海拔的科学问题。”

  “人到高原后,对身体的影响到底是什么?”吴世政说,不利影响方面,缺氧状态下会对人体器官功能产生伤害,但人体有强大的内原性保护机制,在一定缺氧状态下很多机制会被激发,反而会对人体产生保护,这是高原健康养生的原理。

  吴世政表示,高原医学研究对保护高原群体身体健康,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等意义重大。

  此外,相关高原医学专家探讨了“高原人群用氧标准研究”“青藏高原藏族人群特有的乙肝病毒CD亚型的分子流行病学研究”等系列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