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西藏文学》2018年第4期开设“甘南小说专辑”专栏,刊发了甘南作家王小忠、拉木栋智、完玛央金、卓尕次力、扎西才让、王朝霞等六人的汉语小说,并配发了甘肃民族师范学院汉语系副教授、文学评论家安少龙题为《藏地甘南的多彩风景与多声部叙事》的评论。

       甘南位于青藏高原与黄土高原的接壤地带,地处内地通往藏区的门户,四万多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农村与牧区并存,农耕、游牧与城镇等多种生活方式交融。这里也是城市化的冲击波最先抵达的地方,是藏区由传统社会向现代化快速迈进的过程中最早感受到文化转型的阵痛的地方。与现代化进程相伴生的各种社会现象,给甘南当代作家们提供了大量的现实题材,藏地人文精神的转型与嬗变也在他们笔下得到了充分的关注与表现。本组的小说专辑就比较集中的突出了这一主题。

       王小忠的小说《事故》提出了一个情义与法律、利益与人性相冲突的问题;拉木东智的《骡子》讲述对一头骡子的临终关怀;完玛央金的《无尽丧事》传递出大量地域民间文化的信息,具有文学人类学民俗志的价值;卓尕次力的《阳焰》讲述同一灵魂在前生后世转生成不同人物,一次又一次地经受着失败的命运;扎西才让的《丹增》讲述桑多镇在兴办旅游业的过程中涌现的乱象,呈现的是桑多人在城镇化进程中的一种“跌落”状态;王朝霞的《藏獒贝贝》讲述高原艰苦的生存环境中,弱小的动物与弱小的人之间相互扶助、相互依赖的感人故事。

       六部作品全部取材于作家们所熟悉的藏地村寨和身边琐事,表达了作家们对藏地人文精神的转型与嬗变的关注。六位作家在地域和文化的共性中又凸显出独特、鲜明的个性风格标记与审美取向,呈现出一种多元、各异的面貌。这在一定程度上显示了甘南小说在艺术上的成熟,与蕴藏的充沛叙事活力。

       甘南作家的汉语小说在《西藏文学》上集中亮相,这在甘南文学创作历史上属于首次。据州作协负责人透露,此举得到了《西藏文学》编辑部和甘南州文联的大力支持,旨在促进甘南的文学发展与繁荣,号召本土作家创作出接地气、有质量的作品,使之成为塑造甘南、宣传甘南的另一条重要途径。

       小说作者及评论家简介

       王小忠,藏族,甘肃临潭人。作品见于《散文》《民族文学》《大家》《诗刊》《星星》《青年文学》《北京文学》《山花》《长江文艺》《飞天》《芳草》《朔方》《红豆》等刊,入选《2013青春文学》《年度最佳诗歌》《年度散文佳作》《中国小说排行榜》等十余种年选。中国作协会员。

       拉木栋智,藏族,甘肃卓尼人。中国少数民族作家学会会员,甘肃省作家协会会员,甘南州作家协会会员,中专汉语文高级讲师,诗作曾在《诗刊》等杂志发表,小说曾在《贡嘎山》《格桑花》等杂志发表。

       完玛央金,藏族,甘肃卓尼人。中国少数民族作家学会会员,甘肃省作协会员,现供职于甘肃省甘南州文联。作品入选《中国当代女诗人诗选》《她们的抒情诗》《藏族当代诗人诗选》《甘肃的诗》等诗歌散文专集,出版诗集《日影?星星》《完玛央金诗选》,散文集《触摸紫色的草穗》。

       卓尕次力,藏族,甘肃卓尼人。1997年毕业于甘肃教育学院中文系,2008年毕业于中央民族大学藏学院。有《殊胜赞注疏》《珀东班钦传》和《洛赛嘉措尊者传》等二百多万字译著,文学作品见于《西藏文学》《达赛尔》《格桑花》等期刊。

       扎西才让,藏族,甘肃临潭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甘肃作家协会会员,甘肃省第二届诗歌八骏之一,甘南州作家协会主席。作品见于《十月》《诗刊》《散文》《西藏文学》《山花》《芳草》《红豆》等70多家文学期刊,被《新华文摘》《小说选刊》《散文选刊》转载并入选60余部年度选本。出版诗集三部,散文集一部。

       王朝霞,汉族,甘肃临潭人,媒体记者。甘肃省作协会员,甘肃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甘南州作协理事。作品见《散文》《思维与智慧》《山东文学》等期刊。现居甘南。

       安少龙,汉族,甘肃民族师范学院汉语系副教授,甘肃省文艺理论家协会理事。在《民族文学研究》《甘肃文艺》等刊发表文章多篇,主要从事民族文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