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协作家采访团在玉树草原留念

 
中国作协作家采访团在果洛草原 

著名作家杨志军勤于采访

        2012年7月20日至26日,由15名作家组成的中国作协赴青海玉树作家采访团,深入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的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玉树州灾后重建工地、博物馆、学校、孤儿院、寺院,通过座谈会、联谊会和采访、走访等形式,了解玉树灾后重建基本情况和僧俗群众生产生活状况,挖掘在重建中涌现的感人故事和先进人物,体会到全国各民族人民同甘苦、共命运、亲如一家的骨肉深情和大爱无疆、众志成城的民族精神,切身感受“大爱同心、坚韧不拔、挑战极限、感恩奋进”的玉树精神在灾后重建中的生动体现。采访团沿途同时考察了玉树藏族自治玉树州和果洛藏族自治玉树州自然人文景观和民俗文化资源,并积极为繁荣当地文学和文化出谋划策。
        中国作协作家采访团团长为原中国出版集团总裁、韬奋基金会会长聂震宁,领队为中国作协创联部副主任尹汉胤,成员由湖南省文联副主席彭见明,解放军出版社编审李鸣生,湖南省作协副主席、长沙市文联主席何立伟,江苏省作协副主席毕飞宇,青岛市《通俗文艺报》编审杨志军,河南省作协副主席邵丽,长沙市文联创作室专业作家何顿,长春市文联专业作家金仁顺,浙江司法厅宣传处主任科员钟一林,中国作协创联部主任科员张绍峰,青海省文联副主席马有义,青海省文联党组成员、作协主席梅卓,青海省作协干部邢永贵组成。采访团成员中有多人获得过茅盾文学奖、鲁迅文学奖、“五个一”工程奖、全国优秀短篇(长篇)小说奖、全国优秀报告文学奖、冯牧文学奖、庄重文文学奖和多种省部级奖项。这是中国作协继2010年4月和2011年7月两次向玉树派出作家采访团后,第三次组织作家采访团赴玉树进行采访,是中国作协持续关注、支援玉树灾后重建的实际行动之一。作家们怀着对玉树人民的深情厚谊,以作家的良知和崇高责任为动力,放下正在进行的创作毅然奔赴玉树,他们中绝大多数人是第一次踏上玉树的土地。采访结束后,作家们将创作报告文学和散文,以文学的形式记录玉树重建的历史性进程,讴歌重建中涌现的先进人物和感人事迹,弘扬伟大的玉树抗震救灾精神。


采访团的作家们以书法表达对江源的一片深情


青海省作家协会主席、藏族著名作家梅卓在玉树


采访团做客称多县卡囊寺

 
采访团在果洛州班玛县

        在玉树的五天采访行程中,采访团日程安排紧凑,采访活动密集。采访团克服缺氧带来的较为剧烈的高原反应,与玉树州委、玉树州政府各部门负责人进行座谈,听取了玉树州委副书记文国栋等领导同志对玉树重建进展情况的介绍和对面临的困难和矛盾的分析。聂震宁等采访团作家就灾区群众生产生活、自然生态保护等自己关心的问题做了进一步询问了解。座谈会气氛热烈而融洽,使作家们对玉树的重建工作从一个较高的层面上有了宏观、详实的了解,对干部群众付出的牺牲和做出的奉献有了更深的体会。在玉树期间,采访团参观了在建中的玉树州州博物馆、地震遗址博物馆,走进已投入使用的玉树县第二民族高中,参观了教室、图书室等设施,并与学校教师深入交流。看到新建的学校设施完善、功能齐全、校园整洁美丽,作家们无不感到欣慰。毕飞宇、何立伟、钟一林在学校准备的签名簿上题词签名留念。茅盾文学奖获得者毕飞宇的题词是“祝福玉树再生”,精于漫画的何立伟寥寥几笔勾勒了一只竖起拇指的拳头,并配上“了不起的玉树人”几个字。作家们对玉树的祝福和礼赞之情跃然纸上。书文俱佳的尹汉胤、彭见明、杨志军三位作家欣然为学校留下了“高原栋梁,国家精英”、“学海无涯”、“雄鹰之母,大树之壤,飞翔有日,成材可期”等书法作品,并题写了校名。
        在玉树的日子里,采访团作家们时时处处感受着玉树灾后重建的火热场面。由于玉树特殊的自然地理环境为重建施工带来了许多困难,一年的施工期只有不足五个月,灾后重建任务艰巨时间紧迫,因此每个施工工地都抢抓施工的黄金时段精心施工。这些是作家们关心的,但显然不是唯一引起作家关注的焦点。每位作家都根据自己创作所涉及题材选择采访对象。钟一林更关注玉树孤儿心灵的重建,利用两个下午走访孤儿园,采访了五名孤儿,作了详尽的采访笔记。以写藏地题材小说著称的杨志军不放过任何一个机会,一手握笔一手拿着笔记本与僧俗群众交谈,与干部交流。报告文学作家李鸣生利用晚上休息时间与玉树州委玉树州政府领导交谈,以期掌握更为直接充分的写作素材。
        玉树的文学事业发展一直是中国作协作家采访团每个成员所关心的。采访中,作家们了解到,玉树州成立了文联,同时成立了六个专业协会,文艺队伍不断壮大,文艺作品佳作不断涌现,呈现出欣欣向荣的喜人局面。应采访团要求,玉树州文联立即组织了玉树州文艺家和采访团的座谈会和联谊会。采访团领队、中国作协创联部副主任尹汉胤在座谈会上表示:本次采访团采访后汇集的作品中希望能有玉树当地作家的作品收入,中国作协会将密切关注玉树作家的进步与提高,为玉树藏族作家的培训深造提供机会。联谊会上作家采访团和玉树州文联互赠书法作品。
        被誉为“万山之宗、江河之源、牦牛之地、歌舞之乡”的玉树草原,文化资源丰富,且独具特色。短短行程中,作家们走访了称多县卡囊寺,走访嘉塘草原和巴塘草原,观看了玉树州州歌舞团的精彩演出。玉树州州壮丽美秀的自然风光、历史悠久的宗教文化、独具特色的民俗文化给作家们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作家采访团沿途还考察了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玉树州拉加寺、藏区四大神山之一的阿尼玛卿雪山,参观共玉高速公路建设工地,作家们为黄河源头的玛多县留下款款深情的书法赠语。


采访团的作家们以书法表达对江源的一片深情


青海省作家协会主席、藏族著名作家梅卓在玉树


采访团做客称多县卡囊寺

 
采访团在果洛州班玛县

        在玉树的五天采访行程中,采访团日程安排紧凑,采访活动密集。采访团克服缺氧带来的较为剧烈的高原反应,与玉树州委、玉树州政府各部门负责人进行座谈,听取了玉树州委副书记文国栋等领导同志对玉树重建进展情况的介绍和对面临的困难和矛盾的分析。聂震宁等采访团作家就灾区群众生产生活、自然生态保护等自己关心的问题做了进一步询问了解。座谈会气氛热烈而融洽,使作家们对玉树的重建工作从一个较高的层面上有了宏观、详实的了解,对干部群众付出的牺牲和做出的奉献有了更深的体会。在玉树期间,采访团参观了在建中的玉树州州博物馆、地震遗址博物馆,走进已投入使用的玉树县第二民族高中,参观了教室、图书室等设施,并与学校教师深入交流。看到新建的学校设施完善、功能齐全、校园整洁美丽,作家们无不感到欣慰。毕飞宇、何立伟、钟一林在学校准备的签名簿上题词签名留念。茅盾文学奖获得者毕飞宇的题词是“祝福玉树再生”,精于漫画的何立伟寥寥几笔勾勒了一只竖起拇指的拳头,并配上“了不起的玉树人”几个字。作家们对玉树的祝福和礼赞之情跃然纸上。书文俱佳的尹汉胤、彭见明、杨志军三位作家欣然为学校留下了“高原栋梁,国家精英”、“学海无涯”、“雄鹰之母,大树之壤,飞翔有日,成材可期”等书法作品,并题写了校名。
        在玉树的日子里,采访团作家们时时处处感受着玉树灾后重建的火热场面。由于玉树特殊的自然地理环境为重建施工带来了许多困难,一年的施工期只有不足五个月,灾后重建任务艰巨时间紧迫,因此每个施工工地都抢抓施工的黄金时段精心施工。这些是作家们关心的,但显然不是唯一引起作家关注的焦点。每位作家都根据自己创作所涉及题材选择采访对象。钟一林更关注玉树孤儿心灵的重建,利用两个下午走访孤儿园,采访了五名孤儿,作了详尽的采访笔记。以写藏地题材小说著称的杨志军不放过任何一个机会,一手握笔一手拿着笔记本与僧俗群众交谈,与干部交流。报告文学作家李鸣生利用晚上休息时间与玉树州委玉树州政府领导交谈,以期掌握更为直接充分的写作素材。
        玉树的文学事业发展一直是中国作协作家采访团每个成员所关心的。采访中,作家们了解到,玉树州成立了文联,同时成立了六个专业协会,文艺队伍不断壮大,文艺作品佳作不断涌现,呈现出欣欣向荣的喜人局面。应采访团要求,玉树州文联立即组织了玉树州文艺家和采访团的座谈会和联谊会。采访团领队、中国作协创联部副主任尹汉胤在座谈会上表示:本次采访团采访后汇集的作品中希望能有玉树当地作家的作品收入,中国作协会将密切关注玉树作家的进步与提高,为玉树藏族作家的培训深造提供机会。联谊会上作家采访团和玉树州文联互赠书法作品。
        被誉为“万山之宗、江河之源、牦牛之地、歌舞之乡”的玉树草原,文化资源丰富,且独具特色。短短行程中,作家们走访了称多县卡囊寺,走访嘉塘草原和巴塘草原,观看了玉树州州歌舞团的精彩演出。玉树州州壮丽美秀的自然风光、历史悠久的宗教文化、独具特色的民俗文化给作家们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作家采访团沿途还考察了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玉树州拉加寺、藏区四大神山之一的阿尼玛卿雪山,参观共玉高速公路建设工地,作家们为黄河源头的玛多县留下款款深情的书法赠语。


采访团的作家们以书法表达对江源的一片深情


青海省作家协会主席、藏族著名作家梅卓在玉树


采访团做客称多县卡囊寺

 
采访团在果洛州班玛县

        在玉树的五天采访行程中,采访团日程安排紧凑,采访活动密集。采访团克服缺氧带来的较为剧烈的高原反应,与玉树州委、玉树州政府各部门负责人进行座谈,听取了玉树州委副书记文国栋等领导同志对玉树重建进展情况的介绍和对面临的困难和矛盾的分析。聂震宁等采访团作家就灾区群众生产生活、自然生态保护等自己关心的问题做了进一步询问了解。座谈会气氛热烈而融洽,使作家们对玉树的重建工作从一个较高的层面上有了宏观、详实的了解,对干部群众付出的牺牲和做出的奉献有了更深的体会。在玉树期间,采访团参观了在建中的玉树州州博物馆、地震遗址博物馆,走进已投入使用的玉树县第二民族高中,参观了教室、图书室等设施,并与学校教师深入交流。看到新建的学校设施完善、功能齐全、校园整洁美丽,作家们无不感到欣慰。毕飞宇、何立伟、钟一林在学校准备的签名簿上题词签名留念。茅盾文学奖获得者毕飞宇的题词是“祝福玉树再生”,精于漫画的何立伟寥寥几笔勾勒了一只竖起拇指的拳头,并配上“了不起的玉树人”几个字。作家们对玉树的祝福和礼赞之情跃然纸上。书文俱佳的尹汉胤、彭见明、杨志军三位作家欣然为学校留下了“高原栋梁,国家精英”、“学海无涯”、“雄鹰之母,大树之壤,飞翔有日,成材可期”等书法作品,并题写了校名。
        在玉树的日子里,采访团作家们时时处处感受着玉树灾后重建的火热场面。由于玉树特殊的自然地理环境为重建施工带来了许多困难,一年的施工期只有不足五个月,灾后重建任务艰巨时间紧迫,因此每个施工工地都抢抓施工的黄金时段精心施工。这些是作家们关心的,但显然不是唯一引起作家关注的焦点。每位作家都根据自己创作所涉及题材选择采访对象。钟一林更关注玉树孤儿心灵的重建,利用两个下午走访孤儿园,采访了五名孤儿,作了详尽的采访笔记。以写藏地题材小说著称的杨志军不放过任何一个机会,一手握笔一手拿着笔记本与僧俗群众交谈,与干部交流。报告文学作家李鸣生利用晚上休息时间与玉树州委玉树州政府领导交谈,以期掌握更为直接充分的写作素材。
        玉树的文学事业发展一直是中国作协作家采访团每个成员所关心的。采访中,作家们了解到,玉树州成立了文联,同时成立了六个专业协会,文艺队伍不断壮大,文艺作品佳作不断涌现,呈现出欣欣向荣的喜人局面。应采访团要求,玉树州文联立即组织了玉树州文艺家和采访团的座谈会和联谊会。采访团领队、中国作协创联部副主任尹汉胤在座谈会上表示:本次采访团采访后汇集的作品中希望能有玉树当地作家的作品收入,中国作协会将密切关注玉树作家的进步与提高,为玉树藏族作家的培训深造提供机会。联谊会上作家采访团和玉树州文联互赠书法作品。
        被誉为“万山之宗、江河之源、牦牛之地、歌舞之乡”的玉树草原,文化资源丰富,且独具特色。短短行程中,作家们走访了称多县卡囊寺,走访嘉塘草原和巴塘草原,观看了玉树州州歌舞团的精彩演出。玉树州州壮丽美秀的自然风光、历史悠久的宗教文化、独具特色的民俗文化给作家们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作家采访团沿途还考察了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玉树州拉加寺、藏区四大神山之一的阿尼玛卿雪山,参观共玉高速公路建设工地,作家们为黄河源头的玛多县留下款款深情的书法赠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