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布次仁

        5月25日,西藏萨迦寺的庭院里,身着红色僧袍、粉红色拖鞋的小喇嘛罗布次仁手捧一摞经文,正在等待两个月一次的背诵经文考试。
        初见罗布次仁的时候,他穿着一双粉红色的拖鞋,手里拿着一摞经文,上面有用绿色荧光笔画出的标记。罗布告诉我们那上面是当天考试需要背诵的经文。当我开玩笑说他的鞋子好漂亮时,他不好意思的咯咯笑起来,低下头一边用右手捂住嘴巴,一边说了句:这是女人的鞋子。罗布次仁今年18岁了,初中毕业后就来到萨迦寺做了僧人。
  “背不过的话,一张要罚5块钱,如果可以背出的经文超过20页,每页就会奖励5块钱”,罗布次仁微笑着说道,露出两颗尖尖的虎牙,“我都背过了,我不怕”。
  寺庙的学经奖惩制度居然比一般学校的奖惩制度显现出更强的世俗性,这就是现代化环境下宗教活动的新形态吗?现代化到底带给了宗教什么样的影响呢?带着这一问题,记者就萨迦寺的学经奖惩制度深入采访了萨迦寺的一名经师丹巴桑布。


迦寺经师丹巴桑布在接受中国西藏网记者的采访 

  记者:萨迦寺的经文背诵奖惩制度是怎么进行的?
  丹巴桑布:萨迦寺的学经考试分为三种形式,试卷考试、经文背诵和辩经。其中经文的背诵每两个月进行一次,每次至少考20页经文。如果刚好能够背诵20页,则不奖不罚;如果背诵超过20页,每页奖励5块钱;如果背诵达不到20页,每页罚5块钱;如果只会被其中的一页或者一页都不会背,则处罚学僧150元罚款,并相应处罚经师50元罚款。

  记者:该奖惩制度是什么时候开始实施的?实施后对学僧的学习积极性有多大的作用?
  丹巴桑布:奖惩制度从1996年开始实行,以1996为界,之前学僧的学经自觉性比较高,基本能不受外界因素的影响,但是1996年之后,随着社会大环境的改变,学僧开始变得浮躁,不能静下心来学习经文。因此,1996年的时候,由寺庙的民管会(现在的寺管会)提议出台该项制度,由寺庙内各个小组长商议其合理性和可行性,再在全寺公开听取意见,最后采取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确定了这项奖惩制度。
  但是,在实施该项奖惩制度之前,学僧完成经书的背诵需要6年时间,在实施该项制度之后,只需要4年就可以完成了。不过,近几年来,随着经济状况的好转,一页罚5块钱作用已经不如当年有效了,综合考虑学僧的生活花销后,我认为每页经文的罚款应该为7-8元比较合适。
 
        记者:如果有学僧不在乎这项奖惩制度,作为经师,应该怎么教导他们去努力学习经文呢?
        丹巴桑布:一共有四个步骤:首先,找学僧谈话教导,指出他的缺点和不足,让他自我反省;如果不起作用的话,可以找他的好朋友去教育他,看到好朋友学的好,他心理就会产生落差,产生教育效果;如果还不管用,可以全寺开大会,不点名批评来提醒他;如果这样做了还不能起到教育作用,就开大会点名批评,除了罚钱外,还有可能打一打,让他感到羞愧,从而改正努力学习。

  记者:那么如果这四种方法下来都不管用,寺庙会辞退这名僧人吗?
  丹巴桑布:这时候,寺庙会把僧人送到民管会教育,如果教育无效,就请家长来带孩子回家,半年之内不允许回寺庙,让他在家中多吃苦,体验世间的苦难,半年之后大部分孩子都会想回寺庙。但是,如果这样做还起不到作用,那么寺庙就会辞退他。

  记者:让学僧回家半年,体验世间的苦难,会不会产生一种消极避世的效果,而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出家普度众生呢?
  丹巴桑布:僧人出家学经的目的当然不是享福,只是为了让他们看清楚世上的苦难,下决心去普度众生。

  记者札记:在全球经济发展、西藏走向现代化的潮流中,宗教发展必定会受到现代化的影响和冲击,在这种情况下,宗教要做的不是消极避世,而是主动应对,以新的方式争取发展。“1996年实行的学经奖惩制度是萨迦寺主动的融入了现代化,而不是被动地接受”,丹巴桑布告诉记者。此外,寺庙采取大会点名批评,让学僧产生羞愧感这种教育方法,虽然有效,但却与“以人为本”的原则相矛盾。因此,为了尽量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寺庙就应该更加严格地做好僧人入寺的筛选工作,确保入寺的僧人是真正希望普度众生,而不是把寺庙当作躲避世间苦难的场所。笔者认为,寺庙僧人的主业就是研习经文,在佛学上有所成就。萨迦寺对学经僧实行的奖惩制度,有助于寺庙的学习氛围和年轻僧人的成长。


迦寺经师丹巴桑布在接受中国西藏网记者的采访 

  记者:萨迦寺的经文背诵奖惩制度是怎么进行的?
  丹巴桑布:萨迦寺的学经考试分为三种形式,试卷考试、经文背诵和辩经。其中经文的背诵每两个月进行一次,每次至少考20页经文。如果刚好能够背诵20页,则不奖不罚;如果背诵超过20页,每页奖励5块钱;如果背诵达不到20页,每页罚5块钱;如果只会被其中的一页或者一页都不会背,则处罚学僧150元罚款,并相应处罚经师50元罚款。

  记者:该奖惩制度是什么时候开始实施的?实施后对学僧的学习积极性有多大的作用?
  丹巴桑布:奖惩制度从1996年开始实行,以1996为界,之前学僧的学经自觉性比较高,基本能不受外界因素的影响,但是1996年之后,随着社会大环境的改变,学僧开始变得浮躁,不能静下心来学习经文。因此,1996年的时候,由寺庙的民管会(现在的寺管会)提议出台该项制度,由寺庙内各个小组长商议其合理性和可行性,再在全寺公开听取意见,最后采取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确定了这项奖惩制度。
  但是,在实施该项奖惩制度之前,学僧完成经书的背诵需要6年时间,在实施该项制度之后,只需要4年就可以完成了。不过,近几年来,随着经济状况的好转,一页罚5块钱作用已经不如当年有效了,综合考虑学僧的生活花销后,我认为每页经文的罚款应该为7-8元比较合适。
 
        记者:如果有学僧不在乎这项奖惩制度,作为经师,应该怎么教导他们去努力学习经文呢?
        丹巴桑布:一共有四个步骤:首先,找学僧谈话教导,指出他的缺点和不足,让他自我反省;如果不起作用的话,可以找他的好朋友去教育他,看到好朋友学的好,他心理就会产生落差,产生教育效果;如果还不管用,可以全寺开大会,不点名批评来提醒他;如果这样做了还不能起到教育作用,就开大会点名批评,除了罚钱外,还有可能打一打,让他感到羞愧,从而改正努力学习。

  记者:那么如果这四种方法下来都不管用,寺庙会辞退这名僧人吗?
  丹巴桑布:这时候,寺庙会把僧人送到民管会教育,如果教育无效,就请家长来带孩子回家,半年之内不允许回寺庙,让他在家中多吃苦,体验世间的苦难,半年之后大部分孩子都会想回寺庙。但是,如果这样做还起不到作用,那么寺庙就会辞退他。

  记者:让学僧回家半年,体验世间的苦难,会不会产生一种消极避世的效果,而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出家普度众生呢?
  丹巴桑布:僧人出家学经的目的当然不是享福,只是为了让他们看清楚世上的苦难,下决心去普度众生。

  记者札记:在全球经济发展、西藏走向现代化的潮流中,宗教发展必定会受到现代化的影响和冲击,在这种情况下,宗教要做的不是消极避世,而是主动应对,以新的方式争取发展。“1996年实行的学经奖惩制度是萨迦寺主动的融入了现代化,而不是被动地接受”,丹巴桑布告诉记者。此外,寺庙采取大会点名批评,让学僧产生羞愧感这种教育方法,虽然有效,但却与“以人为本”的原则相矛盾。因此,为了尽量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寺庙就应该更加严格地做好僧人入寺的筛选工作,确保入寺的僧人是真正希望普度众生,而不是把寺庙当作躲避世间苦难的场所。笔者认为,寺庙僧人的主业就是研习经文,在佛学上有所成就。萨迦寺对学经僧实行的奖惩制度,有助于寺庙的学习氛围和年轻僧人的成长。


迦寺经师丹巴桑布在接受中国西藏网记者的采访 

  记者:萨迦寺的经文背诵奖惩制度是怎么进行的?
  丹巴桑布:萨迦寺的学经考试分为三种形式,试卷考试、经文背诵和辩经。其中经文的背诵每两个月进行一次,每次至少考20页经文。如果刚好能够背诵20页,则不奖不罚;如果背诵超过20页,每页奖励5块钱;如果背诵达不到20页,每页罚5块钱;如果只会被其中的一页或者一页都不会背,则处罚学僧150元罚款,并相应处罚经师50元罚款。

  记者:该奖惩制度是什么时候开始实施的?实施后对学僧的学习积极性有多大的作用?
  丹巴桑布:奖惩制度从1996年开始实行,以1996为界,之前学僧的学经自觉性比较高,基本能不受外界因素的影响,但是1996年之后,随着社会大环境的改变,学僧开始变得浮躁,不能静下心来学习经文。因此,1996年的时候,由寺庙的民管会(现在的寺管会)提议出台该项制度,由寺庙内各个小组长商议其合理性和可行性,再在全寺公开听取意见,最后采取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确定了这项奖惩制度。
  但是,在实施该项奖惩制度之前,学僧完成经书的背诵需要6年时间,在实施该项制度之后,只需要4年就可以完成了。不过,近几年来,随着经济状况的好转,一页罚5块钱作用已经不如当年有效了,综合考虑学僧的生活花销后,我认为每页经文的罚款应该为7-8元比较合适。
 
        记者:如果有学僧不在乎这项奖惩制度,作为经师,应该怎么教导他们去努力学习经文呢?
        丹巴桑布:一共有四个步骤:首先,找学僧谈话教导,指出他的缺点和不足,让他自我反省;如果不起作用的话,可以找他的好朋友去教育他,看到好朋友学的好,他心理就会产生落差,产生教育效果;如果还不管用,可以全寺开大会,不点名批评来提醒他;如果这样做了还不能起到教育作用,就开大会点名批评,除了罚钱外,还有可能打一打,让他感到羞愧,从而改正努力学习。

  记者:那么如果这四种方法下来都不管用,寺庙会辞退这名僧人吗?
  丹巴桑布:这时候,寺庙会把僧人送到民管会教育,如果教育无效,就请家长来带孩子回家,半年之内不允许回寺庙,让他在家中多吃苦,体验世间的苦难,半年之后大部分孩子都会想回寺庙。但是,如果这样做还起不到作用,那么寺庙就会辞退他。

  记者:让学僧回家半年,体验世间的苦难,会不会产生一种消极避世的效果,而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出家普度众生呢?
  丹巴桑布:僧人出家学经的目的当然不是享福,只是为了让他们看清楚世上的苦难,下决心去普度众生。

  记者札记:在全球经济发展、西藏走向现代化的潮流中,宗教发展必定会受到现代化的影响和冲击,在这种情况下,宗教要做的不是消极避世,而是主动应对,以新的方式争取发展。“1996年实行的学经奖惩制度是萨迦寺主动的融入了现代化,而不是被动地接受”,丹巴桑布告诉记者。此外,寺庙采取大会点名批评,让学僧产生羞愧感这种教育方法,虽然有效,但却与“以人为本”的原则相矛盾。因此,为了尽量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寺庙就应该更加严格地做好僧人入寺的筛选工作,确保入寺的僧人是真正希望普度众生,而不是把寺庙当作躲避世间苦难的场所。笔者认为,寺庙僧人的主业就是研习经文,在佛学上有所成就。萨迦寺对学经僧实行的奖惩制度,有助于寺庙的学习氛围和年轻僧人的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