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贝叶经保护工作总结表彰大会在拉萨召开 摄影:杨旭
记者从9月24日在拉萨召开的西藏贝叶经保护工作总结表彰大会上了解到,西藏全区的贝叶经保护工作成绩斐然,在西藏全区留存的大量贝叶经的录入登记、整理编目和影印保护工作已经完成,为进一步加强贝叶经的保护研究和可持续利用提供了重要依据。
据了解,西藏自治区贝叶经保护工作领导小组自2006年2月成立以来,承担了中国社会科学院“西藏梵文贝叶经保护和研究工程协调小组”安排的“加强保护,编出目录”两项阶段性工作。6年多来,贝叶经保护工作如火如荼地在西藏全区展开。为了全面提高贝叶经保护工作的综合素质,贝叶经保护工作领导小组、专家组和僧人们齐心协力、团结合作,边工作、边学习、边摸索、边研讨,进行了大量的查询和实地调研工作。对西藏全区现存的梵文贝叶经写本资源开展了全方位、全覆盖的普查登录、整理编目、对勘补遗、影印原件和落实具体保护等一系列基础性工作。
此外,各地区对当地的贝叶经保护也有具体的措施。如,在布达拉宫里的贝叶经存放在温度和湿度都要严格控制的专用房间里,并为其统一制作并更换了裹经书的“夹板“和“包布”。山南、日喀则等地也依据当地实际情况,对贝叶经的保护加大力度,科学管理、科学收藏。
贝叶经是刻写于窄长形棕榈科贝多罗叶上的佛教经典,相传发源于印度,是古印度收藏和传布佛典的一种方法。西藏发现的贝叶经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多是8—14世纪从印度引进的、多为佛教经典,还有一部分为古印度梵文文献。在经书内容上,与藏文大藏经《甘珠尔》和《丹珠尔》的关系密不可分,基本涵盖了西藏传统的“大小十明”文化,是研究佛教史、佛教翻译史、科技史和中印文化交流史的第一手资料,具有极高的文献价值,也是研究古代西藏文化、语言文字、宗教艺术等方面的重要原始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