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中国民间文学大系·歌谣·青海卷》由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出版发行,此书由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总编纂。
《中国民间文学大系·歌谣·青海卷》是国家重点出版工程“中国民间文学大系出版工程”成果之一。本卷将青海汉族、藏族、回族、土族、撒拉族、蒙古族等各民族的歌谣按内容分辑编排。分为劳动歌谣、仪式歌谣、时政歌谣、生活歌谣、爱情歌谣、儿童歌谣,每一分类中根据歌谣的不同内容再作细分。本卷以专业的视角、客观的态度、科学的方式和理性的思维,尽最大可能地全面呈现青海歌谣作品,希望能够促进全社会共同参与民间文学的发掘、传播和保护工作,形成德在民间、艺在民间、文在民间、礼敬民间的共识。
浓郁的地域特色
青海历史上各族先民,在开拓青海、造就江河源头文明的伟大实践中,与自然界形成了密不可分的关系,对黄河、长江哺育中华儿女有着深刻感悟。藏族和蒙古族民歌中常出现的雪山、草原、蓝天、白云、雄狮、苍鹰、牛羊、骏马、哈达、美酒等词语,充满了牧业生活的诗情画意。他们的挤奶歌、打酥油歌等生产歌、习俗歌和生活歌,可以使人们感受到浓烈的草原生活气息。而东部农业区的汉族、回族、土族、撒拉族及部分藏族,尽管有着不同的宗教信仰,可是由于处在同一地理环境条件之下,有着基本一致或相似的物质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因而,这些民族的歌谣具有农耕文化、村社文化的基本内涵和特色。歌舞的表演,也往往以村落、庭院,或山林、庙宇、田园等自然风光为背景,呈现出高原农村的生活景象。
德令哈首届骆驼文化艺术节
多民族的生活形态
青海歌谣的民族特色,分别体现在作品对本民族生活的独特描述和展示方面。例如,藏族的婚礼祝词先从神界谕伽女嫁给龙王说起,再从喇嘛的道场聚会等联系到藏族雪域成亲的聚会,内容涉及神话、传说、宗教、礼仪、习俗等诸多领域。蒙古族婚礼上新郎新娘向日月跪拜,其诵词这样祈祷:“愿那蔚蓝的天空之上,把温暖洒向人间的光辉之神──太阳,保佑我们吧 !”从中可以看出蒙古族祖先早期的自然崇拜遗俗。土族在信仰藏传佛教的同时,也受儒教、道教影响,因而,他们在婚礼期间演唱的《混沌周末歌》中唱述儒、释、道三教的来历。从汉族的婚礼祝词中则能更多地看出规劝新娘恪守妇道,孝敬公婆等儒家传统的伦理道德思想。
土族纳顿节《庄稼其》
蒙古族民歌国家级代表作传承人在草原传承民歌
独特的艺术风格
青海歌谣在艺术形式上的特色,主要体现在歌谣的体裁、结构格律、修辞、音韵等表现形式方面。藏族、土族的民歌一般每首皆有数段,每段至少两三句,多至十数句,每句音节数相等,一般是七至九个音节,段与段、句与句之间相互对应。蒙古族歌谣通常是四行体,也有两行、六行、八行乃至更多的诗行。藏族、蒙古族、土族的歌谣,在结构上讲究对称;韵律上有些作品除了押尾韵外,还押头韵或腰韵;章节组织方面重叠复沓,反复歌吟;在修辞中先设比喻,后叙实事等等。这些都是民族歌谣中特有的一些表现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