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月11日上午,党益民长篇新作《雪祭》作品研讨会在中国现代文学馆隆重举行。研讨会由长江文艺出版社主办。出席研讨会的嘉宾有著名评论家雷达,白烨,汪守德,孟繁华,梁鸿鹰,程绍武,傅强;著名作家徐贵祥,柳建伟,邱华栋,李洱,石一枫。

      《雪祭》一书,是著名军旅作家、武警辽宁总队副政委党益民酝酿近二十年才写成的长篇小说,也是长江文艺出版社“新世纪作家文丛”推出的首部原创长篇小说。作者党益民,陕西富平人。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开始,先后40余次进藏,2次荣立二等功、11次荣立三等功。出版长篇小说《一路格桑花》《石羊里的西夏》《父亲的雪山,母亲的河》《根据地》,长篇报告文学《用胸膛行走西藏》《守望天山》等10部文学著作。《一路格桑花》改编成20集电视连续剧,在央视一套黄金时段播出;报告文学《守望天山》改编成电影和歌剧,主人公陈俊贵被评为“全国道德模范”和“感动中国”十大人物,受到习主席接见。

      作品曾获全军新作品一等奖、中国作家“大红鹰”文学奖、第三届和第四届徐迟文学奖、陕西省政府第二届柳青文学奖、国家第四届鲁迅文学奖等多种奖项。

      作者创作上一直坚持讴歌当代军人的奉献精神,书写优秀传统文化,以传递社会正能量、弘扬革命先辈理想信念为己任,他的作品都有强烈的主旋律色彩,在读者中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反响。《雪祭》是作者最近完成的长篇小说,延续了作者一以贯之的创作风格,是《一路格桑花》后又一部书写当代军人献身藏地的厚重之作。

      此书从军人角度对西藏的历史变迁做一个全景书写,精彩再现新中国成立后西藏的风云变化,既有强烈的历史意识,又不乏积极的现实意义,是当下极为难得的注重社会效益的优秀作品。作者主要书写一个连队官兵在雪域高原筑路的艰难历程,他们不畏艰险,勇于奉献,用生命打通了绝地上的通道,是展示当代军人风采的力作。

      小说以追忆的形式辐射到20世纪50年代上一代军人维护西藏和平、在西藏平叛、建设西藏的英勇事迹,展示了西藏解放半个世纪来的深刻变革与发展,讴歌了两代西藏军人的使命与担当。故事曲折跌宕,文笔朴实凝练,人物丰满真实,藏地风情浓郁,读来撼人心魄、催人泪下。

      《雪祭》是作者进藏四十多次、酝酿二十年、对于牺牲在那片土地上的战友的深情探视,是一代军人赤诚的家国情怀的反映,是一曲当代军人为国家建设无私奉献的颂歌。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中说道:      

      “我国作家艺术家应该成为时代风气的先觉者、先行者、先倡者,通过更多有筋骨、有道德、有温度的文艺作品,书写和记录人民的伟大实践、时代的进步要求,彰显信仰之美、崇高之美,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鼓舞全国各族人民朝气蓬勃迈向未来。”

      《雪祭》正是这样一部作者用灵魂记录我们时代的伟大实践,彰显信仰之美、崇高之美的优秀之作。

      会上,嘉宾们对党益民的新作高度评价,认为《雪祭》不仅是一部具有重大社会效益的主旋律之作,而且在艺术水准上达到了相当的高度,是近年来极为难得的一部内容与艺术高度统一的军旅小说。

      评论家汪守德非常感慨此书的出版,认为《雪祭》的出版展示了一种精神追求,在这个日益粗鄙化的时代呈现出净化人心的宗教般的境界,是作者多年生命体验熔铸的一部了不起的作品。

      著名评论家雷达怀着激动的心情读完此书,认为此书是“是用鲜血和生命筑成的一首赋情长诗”,“这个作品有一种理想主义的情怀,有一种诗化的品质,这也是我们很难得到的,这就是‘五个一’准备的作品,很典型,不好找,这样的作品,这样的质地。”

      评论家白烨说此书是蘸着血泪写出来的,是以文学的方式向战斗在青藏高原上的战友的献祭,这本书分量非常不一般。孟繁华认为:党益民是一个敢于正面强攻的作家,在书写部队生活方面做了很多有益的探索,在书写西藏方面有新的突破。

       作为作者多年的老朋友,作家柳建伟说,相比作者以往的作品,《雪祭》这个小说对于我们当下中国有意义,从精神层面提供了一种补钙的东西,小说表现出精神的东西,对于当下有很重要的意义。对于军事题材的现实题材长篇小说来讲,《雪祭》是一个提振,是下一届五个一工程奖的有力竞争之作。

      评论家梁鸿鹰评价《雪祭》是作者从高原走向高峰之作,此书书写祖国和英雄,真正深入到人物的内心之中,达到了很高的水准。

      评论家程绍武谈到《雪祭》,说起自己初读此书的震撼,是真实性和传奇性的高度统一,是用生命讲出来的中国故事的一个样本。

      作家邱华栋梳理了近几年的军旅小说,认为《雪祭》是最近两三年以来在新的军事文学大发展当中,这是特别耀眼和亮丽的作品。

      作家李洱谈到我们时代作家的普遍性难题,从这个角度来探讨此书,他认为:“当个人的牺牲被融入到一个宏大的主题,时代的洪流当中,作品中才能产生真正的悲壮之美。这个问题就是不管是党益民的问题,也是李洱的问题,也是邱华栋最近写历史的问题,是汉语叙事遇到的问题,这个问题能不能解决?党益民作出了很有力的探索,现在他的作品是健康、明亮、明朗,这样一种正面的美。”

      评论家傅强指出:《雪祭》是写那一代军人的典范之作,那一代的军人就是那样的生活、价值判断和精神境界。

      作家石一枫把《雪祭》放在几十年的军事文学变迁中来讨论,比较以往的军事文学,《雪祭》写出了正常军人的神性,是新时代军旅文学的新作品,将军旅文学推进到一个新的高度。

      最后,作者党益民详细介绍了这本书的缘起和成书过程,回应了嘉宾的问题,提及此书,作者回想那些为了国家建设牺牲在藏地的军人,回想自己在西藏充满激情的青春岁月,作者满怀深情地说:

      “我19岁进藏,修建青藏公路,西藏有我难忘的青春岁月,也掩埋着我们许多战友。我深爱这片土地,深爱那里的自然风物和人文环境,怀念那些牺牲了的战友。我先后进藏40余次,走遍了青藏公路,新藏公路和川藏公路。那些公路像多情的臂膀,将西藏紧紧拥抱,又像一条条搏动的血脉,联结着内地与西藏。

      西藏是我生命中难以磨灭,不能忘却的记忆。每当我打开地图,查看那些熟悉的曾经战斗过的地方,就激动不已,那激情燃烧的青春岁月,仿佛就在眼前。这张地图承载着我心中化不开的西藏情节,寄托着我对西藏的深深的眷恋怀想。我到东北后,在零海拔的地方,时常回想那些高海拔的往事。对我来,西藏是永远也走不完的。

      我觉得,西藏,就是我灵魂的栖息地。在西藏,我真正懂得了什么是生,什么是死,什么是生命的意义;在西藏,我真正体验到了活着的艰难和死去的容易。在那里,我经历了许多次生死劫难,好几次目睹战友牺牲,但我却无能为力。尽管我荣立过两次二等功,11次三等功,但是我从来不敢以功臣自居,因为在我心里,那些战友才是真正的功臣!”

      整个研讨会历时两个多小时,各位文学界的重量级嘉宾们从不同角度对《雪祭》做了深入的探讨,大家一致认为此书是书写两代军人的史诗之作,是展示当代军人心灵世界的成熟长篇,小说的出版必然引发评论界和读者的广泛关注。

      最后,长江文艺出版社社长尹志勇对嘉宾们的到来和对该书的支持表示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