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的广州温暖如春。13日上午,中国作协、广东省委宣传部、广东省作协相关领导,“中国少数民族文学之星”丛书入选作者以及众多专家学者、作家、评论家等齐聚广州,推介“中国少数民族文学之星”丛书,20部优秀作品受到广泛好评。
中国作协书记处书记邱华栋向入选作者表示祝贺,介绍了中国作协在支持中国少数民族文学发展方面的一系列举措,他表示,中国作协在未来还将采取多种方式为少数民族作家的成长进步做好服务,搭建更多的平台。
推介会现场
中国作协创联部主任彭学明主持推介会并介绍“中国少数民族文学之星”丛书相关情况。2018年,中国作协少数民族文学发展工程出版扶持项目在原有基础上进行调整,设立“中国少数民族文学之星”丛书专项,该项目面向全国五十岁以下的少数民族作家,每年一评,旨在培养扶持少数民族青年作家,打造少数民族文学精品,展现多民族多彩文化,推动少数民族文学事业繁荣发展。
相关领导为入选作家颁发证书。
据悉,截至目前,2018和2019两个年度“中国少数民族文学之星”丛书项目共有12个民族的20名作者入选。
2018年,该项目在各地层层筛选的基础上,收到申报作品77个,涵盖23个民族,经过专家评审,最终评选出10部作品:长篇小说2部——满族作家于晓威的《我在你身边》、苗族作家姚笛(红娘子)的《相爱不畏伤》;中短篇小说3部——土家族作家刘少一的《绝招》、彝族作家吕翼的《马嘶》、回族作家李进祥的《生生不息》;诗歌2部——苗族作家杨犁民的《大雨如瀑》、彝族作家罗斌的《飞越群山的翅膀》;散文2部——藏族作家严英秀的《就连河流都不能带她回家》、满族作家宋利萍的《击壤书》;理论评论1部——蒙古族作家乌兰其木格的《喧哗中的谛听》。其中“80后”作者2名,“70后”作者5名,“60后”作者3名。
2019年,该项目收到申报作品54个,涵盖22个民族,经专家评审,评选出10部作品:中短篇小说4部——瑶族作家钟二毛的《回乡之旅》、蒙古族作家娜仁高娃的《七角羊》、藏族作家扎西才让的《桑多镇故事集》、土家族作家陈克海的《简直像春天》;诗歌2部——羌族作家羊子的《祖先照亮我的脸》、回族作家马占祥的《西北辞》;散文3部——白族作家李达伟的《记忆宫殿》、维吾尔族作家阿舍的《我不知道我是谁》、畲族作家朝颜的《陪审员手记》;理论评论1部——回族作家石彦伟的《地方性知识与边缘经验》。其中“80后”作者5名,“70后”作者4名,“60后”作者1名。
中国作协创联部民族处处长陈涛介绍丛书成书过程
推介会上,广东省作协党组书记、专职副主席张培忠介绍了近年来广东省少数民族文学发展取得的成绩,认为本次推介会既是推动广东少数民族文学发展的难得机遇,也是一种莫大鞭策。
中国作协创联部民族处处长陈涛分享了丛书从设立专项到评审申报作品、评选成书等过程中的细节。
著名评论家谢有顺点评入选作品
广东省作协主席蒋述卓,《作品》杂志社社长杨克,陕西省作协副主席、《小说评论》主编李国平,广东省作协文学部主任熊育群,广东省作协副主席、中山大学中文系教授谢有顺等十几位专家学者相继发言并分别就入选作品点评推介,高度评价了入选作品的质量、入选作家的潜力和中国作协相关领导、工作人员在丛书编辑工作中作出的巨大贡献,并对少数民族文学的发展提出了诸多宝贵意见。20部作品各有亮点和惊喜,扎西才让的空灵之美,刘少一的精巧构思,钟二毛电影手法与写作的融合,朝颜陪审员视角的独特呈现,乌兰其木格在网络文学评论方面的开拓性探索,李达伟对诗歌形式的高追求等受到一致好评。
推介会上的充分交流也让与会作家收获颇丰。青年作家朝颜说:“广州的秋天是温暖的,恰如这次推介会所给予我的内心感受。中国作协和广东省作协的精心策划与周密安排,还有与会专家的精彩点评,都让我收获良多。我想,推介的意义在于启航,在于借一对船桨让自己走得更快更远。一个作家最终要走向更广阔的天地,获得更广大范围的认同,除了拿出好的作品,再无他法。”出生于1999年的中国作协年龄最小的会员龙思韵也受邀参加了本次推介会。她说,听了这么多专家学者的点评,拜读了优秀作家的作品,收获很大,备受鼓舞,作为一名文学创作队伍的新兵和一名沐浴在新时代阳光下的文学青年,“在未来的道路上、在作家前辈的指引下,我希望我能成为文学上的‘爬山虎’,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永攀时代的高峰、超越‘自我’的高地;‘打铁还需自身硬’,以思想武装自己、以笔为武器,在少数民族文化这片大草原中,成为一头不畏艰辛、富有激情的‘孺子牛’,并且积极向这个时代发出我们强大的声音。”
与会者合影留念
推介会结束后,入选作家一行与相关领导共同走进英德市横石塘镇龙华村和连江口镇连樟村开展捐书活动,为丰富基层人民的精神生活出一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