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大学学生在计算机房学习电脑藏文操作
1998年,扎西次仁第一次将“网吧”这个新鲜玩意带进了拉萨,尽管当时仅5台电脑的“Internet Bar”,只能满足收发邮件和浏览网页的需求,甚至网费也达到了50元/小时的天价,但这些非但没有让网吧关门歇业,反而使得这一新鲜事物不断被雪域高原所接纳。十多年的互联网发展和普及,如今,西藏人民与世界的距离越来越近。
日前,记者通过西藏自治区通信管理局获悉,截至今年11月,西藏已有互联网站2639家,而且正以平均每天增加1家的速度发展。截至10月底,西藏自治区网民规模达到117万人,互联网普及率接近41%。其中宽带用户数突破10万,并呈现稳定增长趋势;而以手机终端为代表的移动互联网用户数则突破百万,达到106.6万人,增长十分迅猛。
西藏互联网始于1997年,1999年实现了宽带上网。“西藏之窗”是西藏自治区2000年创办的第一家网站。十年之后,从1家跨越到2639家,西藏自治区已建立起由政府、科研单位、院校、企业到个人等创办的,对外展现浓郁地方色彩和民族特色的各类型西藏网站。世界要了解西藏,不再受高山峡谷的限制,也再无舟车劳顿之苦,世界人民与西藏人民的距离只在鼠标轻点间。
同样,互联网的普及和广泛应用,对西藏人民来说,改变的不仅是地理环境所带来的限制。如今,互联网已经深入到高原人民日常生活,成为他们了解新闻、获取信息和知识、以及休闲娱乐的重要渠道。
在西藏,80%以上的群众生活在广阔的农牧区,交通不便,信息不畅。如今,比报纸传递更快,比看电视更为方便的手机报,已成为广大农牧民每天获取新闻,了解外部世界一种方式。2009年11月,为更好地提供移动信息,手机藏文资讯项目研发正式启动。而项目建成后,藏族群众将可以直接通过手机及移动设备,接收传递藏语最新新闻和实用信息。
对于伴随着互联网成长起来的西藏年轻人来说,了解世界,获取新闻,只是他们应用互联网的一部分。尽管只有短短十年的发展时间,但他们对互联网的依赖已经不能简单称其为习惯。互联网已经演变成了工具和必需品,深入到了许多西藏人每日工作、生活的方方面面。
藏族小伙儿丹松谈起网络对其生活的影响,向记者如此介绍:今天新冒出的网络词“给力”,晚上就会成为朋友间聚会的流行语。很快千里之外的好朋友,可能会“心有灵犀”地打电话加入他们的话题。只因为在聊天中,丹松通过手机向自己的微薄发了聚会中的相关信息。“地理空间上,我们与世界不在同一水平线上;但因为有网络,世界开始变平了。”丹松说道。
不仅如此,近几年互联网的另一项重要应用——网络购物也在西藏发展得生机勃勃。互联网、银行、物流在西藏的快速发展,使得西藏网购消费愈加方便,也成为越来越多西藏网民消费生活的重要方式。热衷网购的多吉旺姆,大到家具、厨具,小到零食、化妆品,无一不选择网购。“选择范围广、物美价廉、交易简便。”她张嘴就道出网购的诸多好处。
多吉旺姆表示,以前在网上购物时,由于很多卖家没有向西藏发货的经历,会经常被问“快递是否到西藏”此类问题,而现在已经没有这类困扰。由于网购的带动,购物网站上常用的物流公司如今在拉萨几乎全部设立了网点。
有上网购物的买家,自然就有瞅准网购商机的卖家。在国内最大的购物网站“淘宝网”上,记者就搜索到上千家来自拉萨、林芝等地的西藏本土商店和企业,他们通过开办网店,售卖极具西藏特色的民族工艺品、唐卡、藏药、藏香,甚至食用菌类等,深受广大网民的欢迎。2006年3月通过淘宝网开店的黄女士,如今网店已经累计了近1.8万笔好评交易,成为皇冠店铺。仅最近一周,记者就看到,来自北京、上海、南京、苏州、大庆、洛阳等地市的网友纷纷通过其网店购买了藏香、红景天、藏红花、酥油茶、甚至是藏北牧民家自制的奶渣圈等各种特产,十分方便。
如今,互联网世界正迎来以手机、平板电脑为主的移动互联网时代。西藏自治区通信管理局相关负责人也表示,从目前的统计数据来看,到今年10月,西藏手机普及率为53%,而其中近7成的手机持有者使用手机上网。比例如此之高,也是之前未曾预料到的情况。西藏的互联网用户数发展增速也充分体现和印证了这一行业的未来发展趋势。
据分析,随着我国网络文化从较单一的信息娱乐消费,向结构更加合理、发展更为多样的方向转变,目前西藏网民常用的手机即时通信、手机搜索功能,也会逐渐扩展到更为广阔的移送支付、社交网站、微博类等移动互联网应用,而这些将使西藏与世界的沟通变得更加方便和密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