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都丁青县嘎塔乡一处溜索过河的惊险场面(资料照片)
横跨西藏高山峡谷之间的84条溜索今年底将全部改造成为桥梁,4万多农牧民将告别“溜索时代”,踏上脱贫致富的道路。
西藏自治区扶贫办主任次旺多布杰日前告诉记者,财政部、国务院扶贫办自2009年起,先后投入专项资金2.2亿元,在西藏昌都、林芝、日喀则、那曲4个地区相继开展了84条溜索改桥工程,惠及6474户4万多名农牧民群众。截至目前已完成74条,剩余的10条将于今年底全部完工。
当地干部群众认为,溜索改桥,改变的不只是广大农牧民日思夜盼的“出行难”问题,更重要的是将会加快改变贫困地区群众的思想观念,加快改变贫困地区的落后面貌。
昌都地区矮西乡溜索改桥完成后,日巴村村民达瓦泽仁兴奋地说:“我们原来从牛皮索上过河,每年要掉下去不少牲畜,有时还有人掉下去。现在有了吊桥,交通问题解决了,乡亲们的思想观念也开始转变,大家竞相购买拖拉机、摩托车、汽车,都想着通过跑运输、做生意来脱贫致富。”
据了解,在西藏进行溜索改桥的过程中,修建的大多是人畜简易吊桥,但也根据近年来当地交通状况的逐步改善,对其中的一些项目进行调整,改为修建能通汽车的水泥桥。
西藏高度重视溜索改桥这一民心工程,每个工程都由扶贫、财政、建设、交通等部门以及当地村民共同协商,严把质量关,由自治区政府分管领导和项目所在地层层签定责任书,实行项目地县长负责制,确保设计、施工等各个环节的质量安全,要求“谁签字、谁负永久责任”。
千百年来,西藏一些地方的居民出行、生产生活物资运送等主要依靠溜索。溜索主要以牛皮绳、钢绳等材料建成,架设在山涧激流之上,两端用溜桩固定,一边高一边低,以便有足够的坡度滑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