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7日,“一带一路看甘肃”全国百家网络媒体丝路行活动采访团离开张掖,来到“戈壁明珠”嘉峪关市。
嘉峪关市
嘉峪关市地处甘肃省西北部的河西走廊中部,是古丝绸之路的交通要冲,是明代万里长城的西端起点,素有“河西重镇”、“边陲锁阴”之称,战略地位至今仍很重要。
嘉峪关自古属酒泉辖地,1965年从酒泉县分置嘉峪关市建制,1971年定位省辖市,是中国四个不设市辖区的地级市之一。
嘉峪关市得名当然因为“天下第一雄关”嘉峪关,但它的设立却并非因此,而是因为国家“一五”重点建设项目酒泉钢铁公司。酒泉钢铁公司的建立则与镜铁山矿的重大发现相关。不过,很多人不了解的是,这座铁矿的发现除了地质科学家的努力外,还与几个藏族同胞的帮助有关。
镜铁山矿运选系统(图片来自网络)
上世纪50年代,百废待兴的新中国在全国进行地质普查,寻找矿产与能源。
1955年,一个振奋人心的消息从大西北传来。西北地质局645队副队长严济南带领地质小组,根据当地藏胞柴昂阿莱什登的提示,翻越雪山、冰河,爬上悬崖峭壁,终于发现了铁矿,这是镜铁山矿床的最早发现。当年10月23日645队秦士伟地质小组根据驮工郎生寿、黄学诚提供的线索,在讨赖河畔发现了桦树沟铁矿。同年11月,645队地质技术员张惠欣在另一位当地藏族人余学智协助下,完成镜铁公路的踏勘任务。1956年5月,634地质队员阳裕德与柴昂阿莱什登,沿讨赖河调查河的水深、流速及沿岸地质情况,描绘了冰沟公路和铁路镜铁支线可采路线图。
于是,在甘肃境内的祁连山发现的蕴藏量丰富的铁矿,被命名为“镜铁山”矿。镜铁山铁矿的重大发现结束了西北无钢铁的历史,为嘉峪关市的建立吹响了号角。
地质工作者与藏族同胞
藏族同胞对当年的地质勘探做出了巨大贡献。正是他们所说的“又黑又硬还很重的石头”,为寻找镜铁山矿指明了方向。
据《嘉峪关市志》记载,1956年7月,西北地质局、张掖行政公署在镜铁山矿区召开大会,奖励报矿有功人员。会上有9人获奖,其中有柴昂阿莱什登(为头道沟等7处铁矿点的发现提供了线索)、苏南昂哲(汉名李寿山,为夹皮沟、金儿沟铁矿的发现提供了线索)、郎生寿、黄学诚(为桦树沟铁矿的发现提供了线索)。
当时,当地的藏族百姓还为地质队做向导,宰杀自己的羊供应缺粮的地质队员,用羊皮给地质队做水袋,赶着自己的骆驼送水……他们在地质勘测工作中用自己特有的智慧、热情与善良,谱写了可歌可泣的动人事迹。
勘探发现桦树沟铁矿
伴随着矿山的勘探与开发,1958年酒泉钢铁公司成立。围绕西北最大的钢铁工业基地的建设与发展,建设者们白手起家,以钢铁般的意志、无私的奉献精神,硬是在茫茫戈壁建立起一座崭新的城市。这就是嘉峪关市,西北地区唯一的钢铁基地,被誉为西北的钢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