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从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了解到,科研人员在西藏阿里札达盆地考察时,发现一个化石羊类新属种——喜马拉雅原羊。经过多年的化石研究,专家近日在此间表示,这一发现将羊类的化石记录扩展到青藏高原的上新世,青藏高原代表了盘羊祖先的生活地区。
这项研究由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和美国洛杉矶自然历史博物馆联合团队共同合作完成,研究成果目前已正式发表在国际刊物《古脊椎动物学报》上。
参与此次科研项目的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副研究员李强介绍,新发现的这种已绝灭的羊类,其特征组合不同于盘羊、岩羊和托苏羊等其他属种。它小于现生的亚洲盘羊,但与盘羊一样具有向后外侧弯曲的角心和部分发育的额窦,以及一些趋向于盘羊的过渡性状。
据了解,现代的盘羊广泛分布于高加索、喜马拉雅、青藏高原、天山-阿尔泰山、东西伯利亚,以及北美的落基山等一系列山地范围内。在欧亚大陆,盘羊化石只是在华北、东西伯利亚和西欧的几个更新世地点发现了少量牙齿材料,而之前在青藏高原没有记录。
专家分析,根据原始羊类在喜马拉雅的这一次发现判断,盘羊祖先在上新世适应了高海拔的寒冷环境,并在更新世开始从其在青藏高原的最初生存区域向外扩散到华北、西伯利亚北部和亚洲西部等地区。
“新的化石材料和已有的分子生物学谱系都证明,青藏高原(可能还包括天山-阿尔泰山)代表了盘羊的起源地区。”李强说,“幸运的是,盘羊得到了山地环境的庇护,这可能是它们能够逃避早期人类捕猎的一个重要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