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从西藏自治区林业厅了解到,为期近一个月的“2016年西藏羌塘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藏羚羊联合科考”活动中,科学家们认定了保护区内藏羚羊种群数量及迁徙路线,为未来藏羚羊科研及保护工作提供了权威的信息支撑。

       今年的藏羚羊科考活动由西藏自治区林业厅、西北濒危动物研究所、华南濒危动物研究所等部门和机构联合完成,科学家的足迹遍及羌塘保护区内甜水河至色吾雪山一带的藏羚羊“大产房”以及几条藏羚羊主要迁徙通道。

       藏羚羊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主要分布在西藏、青海、新疆西部近80多万平方公里的高寒荒漠地区,其中80%的区域在西藏羌塘保护区内。

       西藏自治区林业厅野生动物保护处处长扎西多吉介绍,此次联合科考过程中,科考队收集了2013年在羌塘保护区为藏羚羊佩戴的15个卫星跟踪项圈的数据信息,并实地核实了保护区藏羚羊迁徙路线、停歇地、产仔地范围等信息。

       观测研究发现,在羌塘保护区色吾雪山脚下,有一个50至80平方公里的产仔区域,这是藏羚羊在青藏高原集中产仔面积最大的“产房”。此外,南北羌塘藏羚羊迁徙存在明显差异,保护区北部藏羚羊产仔迁徙路线很长,在300至400公里之间;保护区南部藏羚羊迁徙路线较短,在100公里左右。

       此外,联合科考过程中,科考队还首次运用无人机对藏羚羊进行航测,确认了羌塘保护区藏羚羊迁徙种群数量。专家表示,经过初步计算,认定羌塘保护区色吾雪山脚下的藏羚羊种群数量远远超过15万只。但具有不同迁徙习性的藏羚羊是否属同一种群或不同亚种,还需通过DNA样本分析进一步破解。

       羌塘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西藏自治区北部,是世界第二大陆地自然保护区,总面积29.8万平方公里。近年来西藏不断加大野生动物保护力度,保护区内国家和自治区一、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已恢复至40余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