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暗夜顾问委员会审核通过,西藏阿里、那曲暗夜星空保护地被正式收录入“世界暗夜保护地名录”,成为我国首批得到国际组织认可的暗夜保护地。这片秘境有何魅力,能赢得专家和发烧友的一致热捧?这片“净土”的寻觅和保护过程中又有何故事?我们一起去看看。
观测 星星太多看不过来
“眼睛在过年,星星太多简直看不过来;身体也在过年,穿得再厚也冻得瑟瑟发抖。”谈起在那曲拍摄星空的经历,酷爱“仰拍”星空的“90后”吴哲潇用一句话总结。
“研一”那年,他到四川省地矿局物探队实习,深入那曲地区。
那时,每当夜幕降临,繁星缀空,吴哲潇就特别兴奋。把自己裹严实后,就可以抱着相机走出帐篷,支起脚架,对准星空,开始拍摄。
吴哲潇所在的地方海拔4500多米,荒无人烟。天气虽好,但晚上非常冷,而每次拍摄都要一直守到半夜。这时,肉眼不仅可以看到明亮银河,甚至可以直接观察到星云,还有不多见的气辉。
“阿里的星空就是夜空的一扇窗,让我可以融入漫天星河,感受整个宇宙。”还在国家天文台读研的李垚提到阿里,一脸陶醉。她说,在阿里天文台基地,晚上一抬头,感觉离天特别近,银河无比清晰,似乎一伸手就能摘到星星。在这里,可以很轻松地拍下银河,以及任何你想拍的星座。
但李垚很快又严肃了起来:“真要去阿里,首先要做好心理准备,高原反应不是闹着玩的。前往的路线也很重要,从拉萨到阿里要走1200多公里。我以前都是坐飞机去,最近的这次我们先到了日喀则市,再自驾去阿里,走了大概900多公里。虽然柏油路比以前好走太多,但一路上车胎还是坏了两次,一路上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真的是很绝望。”
阿里军分区新闻干事刘晓东说,身处阿里,星空摄影条件得天独厚。
让他最难忘的,还是第一次成功拍摄星空。2016年8月,他与一位“同道”好友,一起连续3个晚上在阿里地区普兰县拍摄星空,用相机对着银河曝光了30秒,成功拍下了第一张银河的照片。拍摄星空的时候,刘晓东经常是一只手拿着石头,另一只手操作相机,同时竖起耳朵听周围的动静,担心蹿出什么野兽。
寻觅 数十年确定观测点
距离阿里地区狮泉河镇以南约30公里的一处连绵山脊上,几座白色的圆顶建筑物引人注目。海拔5000多米、云量少、水汽低、透明度高、视宁度条件好……在首席科学家姚永强带领下,耗时数十年终于找到了这处星空观测点——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阿里天文台。
“天文观测对晴夜、大气透明度、宁静度以及干燥等有极其苛刻的要求。阿里具有地理经度和海拔高度对于空间与天文观测的独特优势。”姚永强说,阿里气候干燥,年降水量不到100毫米,每年晴夜数即可观测夜300多天,而且人口少、照明少,静空条件好、地理位置高,星空文化资源非常丰富。
阿里天文台台长周云贺介绍,阿里天文台已从实验性质的天文观测站发展成我国极具潜力的对空观测平台之一。目前,中科大的量子卫星隐形传态阿里实验舱实现常规运行,还部署了中日合作HinOTORI光学紫外望远镜、中美合作LCOGT全球网络望远镜、阿里原初引力波计划、时域天文巡天阵列等观测设备。
周云贺感叹,“阿里的荒山上寸草不生,可是对空间与天文观测来说却是最肥沃的‘生长土壤’,因为距离浩瀚星河实在‘太近了’。”
保护 严格控制光污染
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绿色发展基金会副秘书长、IUCN暗夜顾问委员会委员王豁告诉记者,阿里和那曲独特的暗夜资源全球稀缺,这也是在那里建立“中华暗夜星空保护区”的根本动因。
暗夜保护地是国际暗夜协会、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等国际组织为呼吁治理光污染而在全球范围内评选的一些暗夜条件极佳的地区,主要包括暗夜公园、暗夜社区、暗夜保护区三种形式。
进入现代社会,夜幕下的“不夜城”灯火通明,彰显着人类经济文明的飞速发展,但与之而来的光污染也遮住了璀璨的星河,身处城市的人们再难体会到肉眼观星的快乐。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暗夜星空也是绿水青山的有机组成部分。为了保护暗夜、防止光污染,中国绿发会在2015年成立了暗夜星空工作委员会,由王晓华担任主任。2016年6月,中国绿发会星空会与阿里地区行政公署、阿里天文台合作建立“中华暗夜星空保护地⋅阿里”。
阿里暗夜保护区规划面积2500平方公里,包括核心区和外围区,保护区内的户外照明都是严格按照国际标准规划、改造和管理,控制光污染,为开展天文观测提供了重要保障。
由于多年奔波,积劳成疾,王晓华于2017年7月不幸辞世。为了纪念和表彰他的突出贡献,国际暗夜星空委员会(IDA)为王晓华颁发了终身成就奖,这也是国际暗夜届的最高荣誉。
星空观测 旅游新名片
为了让更多的游客欣赏到美丽的夜空,阿里地区政府部门在保护区内建设了暗夜公园和天文广场。从狮泉河镇驱车约半小时可达的暗夜公园,海拔4700米,包括星空体验区、望远镜观测区和旅客服务区。在北京天文馆的支持下,公园安装有6台800毫米天文望远镜,其中折射镜4台,反射镜2台,这对阿里的业余天文爱好者来说已属顶级的观测设备。
“在旅客服务区我们使用的帐篷是牦牛毛织的黑顶帐篷,不仅有冬暖夏凉的作用,而且可以让游客住得舒心又很新奇。”阿里旅发委书记周树说,来参观考察的人数每年成倍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