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中旬,记者来到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玛多县扎陵湖乡,县上同行的人指着一片水草丰美的地方说,那里便是以前的红金台砂金矿区。记者看到,虽然草色已黄,但仍掩盖不住这里的勃勃生机——六七十厘米高的星星草生长茂盛,河水潺潺清澈见底,美丽的草原风光尽收眼底。
通过6年的治理,玛多县在上世纪曾遭到生态破坏的地区已经得到有效恢复,近三万亩曾经满目疮痍的矿山废坑重新披上了绿装。
“尕手扶开上了玛多的金场里走,一路上的少年唱不完,不知不觉地翻过了日月山……”青海人耳熟能详的“花儿”《沙娃泪》,也从另一个方面反映了当时各路人马蜂拥至玛多开采金矿的场景。得益于境内的金矿等资源,上世纪80年代,玛多县一度成为全国首富县。然而,问题很快也随之而来,由于玛多县的金矿都是砂金,采金对地表植被造成了毁灭性破坏,草原上千疮百孔。
玛多地处三江源的核心区,“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为了保护祖国的母亲河,玛多县停止了开采金矿。我省国土资源部门在加大矿产资源有序勘查开发的同时,努力转变发展方式,积极争取国家项目和资金,对以往的矿山环境进行恢复治理。
玛多县副县长甘学斌告诉记者,2006年首先从红金台一期开始,陆续对龙通上游、吉日迈、清水川等地进行了恢复治理。投资最多的就是红金台矿区恢复治理项目,共恢复2万亩草场。六年来,经推沙填坑、回填表土、栽种林草、封育围栏、河道治理,玛多县达到了恢复矿山植被、重建地质环境系统功能的目的。如今,近三万亩草场长势良好,在增强草地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功能,有效遏制土地荒漠化进程,减少水土流失,促进生态系统良性循环的同时,还增加了当地牧民的经济收入。
在采访时,红金台附近的牧民杨巴告诉记者:“由于挖金子,以前这里被破坏得不成样子了,河床也裸露着。没想到经过这些年的治理,草场已经恢复得这么好,家园越来越美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