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从刚刚闭幕的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两会”上了解到,“十三五”期间,海西州继续将枸杞产业作为改善生态环境和塑造绿色生物资源的优势产业进行重点培育,逐步实现了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赢”。
据青海海西州农牧局提供的统计数据,2015年,柴达木盆地的枸杞种植面积达42.2万亩,枸杞干果总产量达5.83万吨,产值达21.4亿元,占海西州农牧总产值的50.4%。枸杞出口475.2吨,创汇965.7万美元,出口量和创汇连续五年居青海省农产品首位。
“枸杞精深加工带动二产发展、色选包装实现效益翻番、采摘枸杞解决就业问题,在一产得到发展的同时,加工包装业、物流业、服务业、旅游业等都得到了发展,加快了农业“接二连三”的产业融合,成为产业核心。”海西州农牧局局长代辛告诉记者,柴达木枸杞已经不再是单一的产业,是聚集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的产业体系,对发展地区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产生重要影响。2015年,海西州枸杞采摘实现劳务收入5.17亿元,人均收入达到0.68万元。
位于青海省西北部,青藏高原东北部的柴达木盆地是青藏高原上地势最低的断线盆地,气候干旱,地貌以风蚀丘陵、戈壁、沙漠为主,十分适宜于根系发达、耐瘠薄的枸杞生长。
在过去的“十二五”期间,枸杞产业在获得经济效益的同时,也为柴达木盆地带来的生态效益也非常可观。枸杞属于沙生灌木,具有抗旱、耐盐碱的特性,是柴达木盆地理想的经济和生态兼用树种。推广种植枸杞,在防止沙化和水土保持方面发挥了巨大的环保作用,可巩固绿洲,改善沙化土地和盆地整体的生态环境,改善城乡居民生产生活条件。
青海海西州农牧局枸杞办主任王海英告诉记者,近年来,海西以都兰诺木洪枸杞产业园区、德令哈绿色生物产业园区为中心,逐步完善基础设施,提高园区聚集功能,引领产业体系纵深发展。2015年7月启动运营的柴达木电商绿洲,目前网上交易额已达8000余万元,其中枸杞6200余万。园区企业已开发生产不同类型、不同包装的礼盒、籽油、浓缩汁、干粉、果酒、泡腾片等系列产品20余种。
代辛表示,力争2020年,柴达木枸杞种植面积发展到50万亩,年产枸杞干果9万吨,并建立柴达木世界高端枸杞产业(生产加工)基地;加快枸杞产业园区建设,加大产品研发力度,开发精深加工产品;加大柴达木枸杞品牌形象设计、推介,建立枸杞产品可追溯体系,大幅度提高枸杞标准化、产业化和组织化水平,发展有机和绿色食品枸杞,认证有机、绿色基地30万亩,形成枸杞种植、加工、销售产业体系,实现产值100亿元以上。
代辛说,柴达木盆地茫茫戈壁上的小红果,是在“绿色发展”的召唤中,为海西经济社会发展增添了另一个“引擎”,同时也营造了柴达木枸杞品牌的国际形象之路,打通了致富奔小康的富民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