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我每月有1500元(人民币,下同)的工资,工作也很轻松,两个孩子都在县城免费上学。”谈及未来的计划,卓玛措说,现在她正努力存钱,打算三年后在县城买一套属于自己的房子。
39岁的卓玛措是青海省黄南藏族自治州泽库县一家有机畜牧业合作社的职员,而两年前,她还在家乡面积不大的草场以放牧来维持一家四口的生活,当时日子着实有点艰辛。
泽库县扶贫开发局副局长元丹成立介绍,2013年泽库县运用政府下拨的扶贫资金在全县范围内创建了多个有机畜牧业合作社,发展藏系羊、藏牦牛繁育等多个产业。而卓玛措所在的昂拉乡拉格日村是该县发展最快的贫困村,通过有机畜牧业合作社,该村2013年就有54万元的红利,而这一数据在2015年迅速攀升到107万元,牧民们的收入也连年往上涨。“现在,当地很多牧民在家门口就当上了老板,有了自己的产业,全县2019年整体脱贫也有了指望。”
“有了国家的扶贫政策和资金,藏区的生活环境发生了突飞猛进的变化,牧民们有了舒适、安全的住房,全县民众幸福感倍增。”泽库县县长更智才让告诉中新网记者。
青海省藏区是中国除西藏自治区之外最大的藏族聚居区,中国十个藏族自治州里,6个在青海。目前青海全省有8个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658个贫困村,属于中国四省藏区连片特困地区。截至2015年底,青海省藏区已有40万人脱贫。
自2010年以来,中国官方加大对青海藏区政策的倾斜力度,对藏区特殊类型贫困地区实施区域特殊类型扶贫攻坚工程,同时在该省藏区六州创新实施专项扶贫工程,直接扶持65.06万贫困人口年均增收在1000元以上。
青海省黄南州同仁县依靠当地特有的“热贡艺术”,将扶贫产业瞄准了培养唐卡画师,从2010年11月起,该县热贡画院召集了来自青海六州藏区的近百名贫困户的牧民来画院进行五年免费的绘画学习,旨在帮助贫困牧民学得一技之长,增加其收入,同时更好的传承弘扬热贡唐卡艺术。在院学员们不仅可以免费在画院学习唐卡,还能得到每天200余元的生活补贴,五年学期满后还能留院继续教授绘画唐卡。
“五年来,除了学习了一技之长,还能通过自己的劳动增加家庭的收入,特别感谢热贡画院。”今年22岁的久谢告诉中新网记者。
此外,除了发展特色产业、带动贫困群众增收的扶贫产业基地外,在三江源国家公园范围内,还居住着约2.4万贫困人口,如何平衡草场禁牧与维持牧民生活是眼下的难题。青海官方为此提供约6000个生态管护公益岗位,借以改善当地牧民的生活。
地处澜沧江源的杂多县是全省的生态贫困县,全县1.5万贫困人口中有62.4%的贫困人都依靠生态公益性岗位来脱贫,“虽是公益性岗位,但贫困户每月都能领取1800元的工资。有了这笔固定收入,他们也能给家里减轻负担。预计2018年底就能实现全体脱贫的目标。”杂多县扶贫局局长马文元说。
青海省扶贫开发局统计显示,为使青海藏区继续加快脱贫步伐,青海采取了多种措施,截至2015年底,青海藏区贫困人口已从2010年底的53.85万人减少到2015年底27.1万人,年均减贫8万人,贫困发生率也从2010年的39%下降到2015年18.2%。预计到2019年底,青海省藏区将实现整体脱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