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云南省迪庆州积极做好民族文化的保护与传承,特色文化产业发展势头好、潜力巨大,正成为促进迪庆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2015年,云南迪庆全州文化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5.7%,文化产业增加值总量达91849万元,位居云南全省第二位。

       在迪庆,代代相传的手工藏香、唐卡珍品和古老藏文书法深受欢迎,民族歌舞更是广为流传。近年来,迪庆州依托独特的地理优势和丰富的民族文化资源优势,积极制定文化产业发展规划和产业政策,加快全州文化产业发展步伐。为繁荣民族文化、加快文化产业发展,迪庆州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编制实施“十二五”及“十三五”文化产业发展规划,使得顶层设计、规划指导作用得到加强。同时安排了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逐步加大对特色文化资源保护与发展的投入,推动跨地区、跨行业、跨部门、跨所有制兼并重组,着力培育骨干文化企业和战略投资者,鼓励非公有制资本进入政策许可的文化产业领域,促进文化产业布局结构优化,在产业与市场的结合中实现民族民间特色文化资源转化利用、传承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同时,迪庆州还不断创新商业模式,拓展打造文化消费市场,开发特色文化消费,扩大文化服务消费,提供个性化、分众化的文化产品和服务,培育新的文化消费增长点。目前,全州有文化企业联网直报单位20家,主营业务上亿元的文化企业一家,从事文化创意产业的民营企业194户、个体工商户324家,各类文化产业经营单位总计达1032个,经营内容涵盖演艺、休闲、娱乐、民间工艺、广告、印刷、音像、影视等。

       企业由少到多、产值从小到大,迪庆文化企业的蓬勃发展折射出迪庆文化产业发展所取得的重大进展。迪庆将进一步推进文化内容创新和文化精品战略的实施,加大优秀文化产品推广力度,以大项目带动,推进现代文化产业体系的构建,充分展示各地文化资源优势,进一步促进文化惠民、文化富民。

      香格里拉尼西的黑陶制品工艺典雅大方,图案精巧美观,有着浓郁的藏文化特色,是藏区土陶烧制技艺制品的典型代表。目前尼西黑陶的品种正在不断得到开发,种类多达109种。同时,随着尼西黑陶系列产品的热销,尼西乡成立了两家黑陶公司。公司采取农户分散加工、公司集中销售的经营模式,年产黑陶10万件,销售收入达1000多万元,进一步打响了“尼西黑陶”的独有品牌,由此发展出来的黑陶文化产业也开始走向产业化、规模化、品牌化的发展之路。

       在迪庆的文化产业圈内,品牌先行渐成共识。藏区名刀“卡卓刀”已成为藏刀中一个最响亮的品牌,并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藏式刀具产业。如今,制刀厂已形成了一定规模,有260名制刀工人,正准备申建全国刀文化博物馆和手工艺博物馆。

       文化观念的创新、文化体制的改革、文化活力的释放,使迪庆特色文化产业正在创造着“文化增量”。

       “文化增量”,体现在重点文化产业领域的稳步发展。迪庆充分发掘民族民间文化资源,围绕“金、木、土、石、布”,以工艺美术业为龙头,藏文化民族工艺品、民族医药文化、民族特色文化产品成为当地藏民收入的主要来源之一。唐卡、黑陶工艺品、藏香、民族刺绣、石雕、藏刀等传统工艺美术实现产业化生产。

       “文化增量”,蕴藏于文化产业“走出去”日趋活跃。迪庆民族服饰、藏服、唐卡、藏式木雕、藏绣、藏饰品、藏黑陶等产品相继出口到美国、瑞典、意大利、蒙古、印度等国家,工艺美术大师陆续走出国门,开展民间文化交流。近年来,先后组织200余家(次)文化企业赴北京、深圳、厦门、西安等地,连续参加各类展会和交易会,招商引资协议资金达20亿元,订单不计其数。

       今年,是迪庆向着“支柱性”产业进发的关键之年,迪庆文化产业快马加鞭,释放民智民力,扬帆起航“闯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