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把青海枸杞卖到全世界!”青海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乌兰县赛西珊瑚果种植专业合作社带头人张海红,在“十三五”开局之年,把一粒粒“青海红”卖到了德国。
瞅准青海积极融入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带来的大机遇,赛西珊瑚果种植专业合作社在种植生产基础上延伸产业链,加大开发枸杞芽茶饮料、枸杞蜂蜜、枸杞鸡、枸杞酒等精深加工产品,合作社的枸杞成功销入欧盟市场,2016年枸杞芽茶饮料顺利拿下德国企业“大单”,成为长期合作伙伴。而当地298户农户在张海红的带领下,脱下“贫困帽”走上小康路。
融入大战略,开拓大格局,促进大发展。理念转变提升之间,青海外向型经济打开新市场空间,对外开放步伐走出了新线路,越来越多的企业、集体和个人同张海红的合作社一样,收获着转变“生产”出的倍增发展红利。
2016年9月8日,一条钢铁巨龙“呜呜——呜——”呼啸着从西宁市双寨铁路物流中心发出,前往位于比利时的欧洲第二大集装箱港口安特卫普。这是青藏高原首趟中欧班列,它载着青海高原出名的特色产品藏毯、枸杞,以疾风迅雷之势驶向一万公里外的欧洲。
“装载44个标准集装箱,途经甘肃、新疆两省区,由阿拉山口口岸出境,沿线路过哈萨克斯坦、俄罗斯、白俄罗斯、波兰、德国5国,最终到达比利时安特卫普,全程9838公里,其中国内段2644公里,国外段7194公里,运行全程约需12天。”浏览青藏高原首趟中欧班列“说明书”,不由脑海浮现一条青海走出世界的“新丝路”,这条青海着力打造的新时代新贸易丝路,恰与国家一带一路发展路径相一。
“这不是巧合,这是青海主动谋变、积极在转变中寻找突破跳跃的行动之一。”在省商务厅厅长尚玉龙看来,欧洲市场长期对我国青藏高原产品保持较高关注度,其中比利时已为青海藏毯提供6年保税仓储服务,另外柴达木盆地出产的枸杞在德国、荷兰等地也广受欢迎。“中欧班列”的开通,不仅将有效盘活青藏高原有机农牧产品、药材、民族手工艺品等特色资源,还将作为一个重要支点,撬动出青海立足本地发挥资源禀赋,融入“一带一路”经济带外向发展的无限潜能。
长期以来,青海藏羊地毯(集团)有限公司出口的地毯都是发海运到欧洲,再装箱装船出口。海运时间大概要45天,加上欧洲运抵各消费国家的时间,其运费和运距周期不言而喻,这很大程度影响了企业的资金回流周转率。而“中欧班列”比海运节省30多天,比航空运费低了五分之三。且“中欧班列”所经的沿线国家都是地毯消费国,可以说,“中欧班列”的开通,为青海特色产品直销全世界搭建了“直通车”。
如今搭乘“中欧班列”,不仅仅是一条条精美绝伦的藏毯插上翅膀“飞”出了国门,不仅仅是一粒粒小小“青海红”拓展出大市场,更进一步促进青海由对外贸易内陆腹地加快向前沿阵地转变。
作为青海行业标杆、藏毯业“领头羊”的青海藏羊地毯(集团)有限公司,在我国经济下行压力和全球金融危机的不利环境下,2016年实现了出口额达3760万美元的“逆袭”,较2015年增加了近1000万美元。不仅如此,还开拓了迪拜与土耳其两个产品销售国,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铺设了10家地毯体验店。由此,全球37个国家遍布“藏羊”的身影。
“青海藏毯产业借助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和藏毯展搭建的国际化平台成功走出国门,向全世界展现着青藏高原的瑰丽精品,而今,‘中欧班列’的运行,再次为特色民族产业打开欧洲市场构建了开放通道,为推广传播青海文化与民族工艺,提升品牌竞争力和影响力拓展了全新空间。”企业负责人马新民感慨万千。
回顾企业发展史,从2008年通过“藏毯展”推介会走出国门,到获得全世界地毯业最高展会——德国汉诺威国际地面地毯材料展览会的“入场券”,再到“十三五”开局之年乘着“中欧班列”大放异彩,“藏羊”正是青海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建设和对外开放国家战略的受益者之一。
为了在低迷的市场大环境中谋发展,“藏羊”的生产方式、销售模式不停转变,每年针对不同销售国家的特色研发个性化产品,因地制宜打造出符合“一带一路”国家的高、中、低端不同消费群体的产品,实现了利益最大化;在生产过程中,企业大量运用了信息化和大数据管理,实现了成本最小化。转型发展的路子走对了,带来的是订单量的直线上涨,“藏羊”全年吸纳了青海藏区6000多吨羊毛,直接带动了牧民增收。
在转型升级中,遵循打造“构建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的外向型经济总基调,不断探寻中,青海培育出外贸竞争的新优势,开放型经济发展格局逐步形成—— 2016年,青海曹家堡保税物流中心(B型)落成,成为构建青海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的重要平台和对外开放的又一重磅节点。一条又一条国际新航线的开通,中欧班列、青海曹家堡保税物流中心等“对外通道”并驾齐驱,各地区发挥资源、区位、民族、产业等比较优势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建设,西宁市和海东市的竞争力进一步增强,柴达木和环湖地区承接国际资本和产业转移的步伐加快……融入大战略,迈向大发展,青海加快生成开放型经济新增长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