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的青海河卡草原积雪已斑驳,牧民们积攒了一个多月的羊粪正被一辆辆大卡车运送到镇上加毛太的企业里……
“去年一年,羊粪卖了1000多万(人民币,下同),还出口到了尼泊尔。”牧女出身的加毛太对于眼前羊粪蛋的“嬗变”尤为自豪。
加毛太自小在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兴海县河卡草原长大,今年已有45岁,“养羊多的人家,最头疼的就是羊粪(的处理),留在家里不仅占地方,还不卫生,让羊得病。”
一次偶然的机会,加毛太在做生意的朋友介绍下,接触了一种台湾的现代生物技术。
“这种技术能让牲畜粪便在80至100摄氏度条件下,经过8到10小时将有机废弃物分解发酵。”加毛太说,“看到这个,我觉得在我们牧区非常实用,就开始打听,准备引进(设备和技术)。”
2011年,加毛太的有机肥生产基地在当地官方帮助下启动建设。“但设备在海拔3000多米的地方也有‘高原反应’,而且羊粪的含水量让设备发酵效果不是很理想。”
于是加毛太开始和基地里的“合伙人”旦正加等人一起琢磨,“设备一遍一遍地拆、一遍一遍地装,大概弄明白了(工作)原理,通过改变发酵时间,羊粪终于发酵合格了。”
“现在羊粪发酵到什么程度,用鼻子闻一闻,用手搓一搓,就大概能判断成型情况。”旦正加说,“再通过加入本地常见的油菜粕、麦麸等原料,就是现在的这种有机肥了。”
旦正加介绍,由于羊生长在草原,食用无污染、无激素的绿色百草,在羊粪中,混以羊尿及油菜粕、麦麸、植物秸秆等,能生产出肥效长,热性安全的肥料。
加毛太给生产自家乡草原上的有机肥取了一个好听的名字“岗青阿措”(藏语,意为雪山圣湖),并在2015年拿到了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颁发的实用新型专利证书和德国CERES有机产品认证。
“现在把牛羊代管给了合作社,(自己)不用天天跟着牛羊转,在这里一个月最少能挣2600多(元)。”角科是加毛太有机肥生产基地里的一名“牧民工人”,也是基地里入股的1141户贫困户之一,“厂里的机器24小时都在运转,我们看着也很有信心。”
据了解,随着订单的不断增多,目前加毛太的有机肥生产基地除青海河卡草原外已扩展到该省祁连、贵南、河南等三县优质草场地,年生产有机肥达20万吨以上。
青海省供销合作社联合社粗略统计,目前该省仅羊粪、牛粪在内的相关延伸产品销售额超过亿元,已出口至尼泊尔、中国台湾等国家和地区,2016年中国·青海绿色发展投资贸易洽谈会期间,该省曾在牛羊粪有机肥领域签下3.5亿元大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