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日,青海西宁一家藏族风情的“洋”咖啡店圣诞气息盈然,藏族店员索南措正烘焙着各种形状的圣诞饼干,店内悬挂着诸如“芈月用的尔恰”(抛石鞭)、赶羊鞭、餐桌垫等“草原礼物”。

        “这已经是我在青海度过的第18个圣诞节了。”来自荷兰的Klaas和妻子Pia今年已过半百之年,经营咖啡店同时兼售青海牧区的手工艺品,能说一口流利藏语的他们将自己定位为“洋藏人”。

       “这是我们送给在西宁的荷兰朋友们的圣诞礼物。”Klaas接过厨房里藏族店员烘焙好的圣诞饼干微笑道。为与经营内容“搭调”,他们也为自己取了中文和藏文名,“我太太的中文名是荷平,藏文名是尼玛措,我叫安鹏,藏文名仁青江措”。

       “套用现在中国年轻人的话说,那时的想法是世界那么大,我们想出去看看,这样才来到中国。”Klaas回忆说,“1998年在青海旅游时,我和太太曾算过仅青海省就比荷兰大出16倍还要多,藏文化吸引我们留在了青海。”

        Pia在青海同德草原学校里教孩子们英语之余,看到当地牧民用羊毛来做尔恰(抛石鞭)、赶羊鞭等,她便想着用羊毛来做些工艺品往外销售。2007年在当地政府的支持下,Pia与Klaas创办了青海安多手工艺品有限公司,吸收当地的牧民进行手工艺品和藏饰制作。

        在Pia眼里,她和Klaas不仅是生活里的夫妻,更是工作上的搭档,他们将藏族元素与海外市场需求相结合,共同设计了一些“新潮”的手工制品,为迎接圣诞节,Pia和藏族店员们还制作了一批圣诞树形状的牦牛奶手工皂。

        “这里的圣诞树挂饰就是我们的产品。”Klaas将青海常见的羊毛擀毡染色,裁剪成圣诞树形状并以藏族传统风格金丝镶边,吊挂彩带的“锁儿线”环绕“树”身,圣诞树底部缀以藏族吉祥图案的铃铛。“产品外表和藏族传统手工工艺吻合,但细节上会增加一些功能性”。

        “平安夜前,我的妻子去海南州看望了那里的20户藏族员工,把我们的节日祝福带去。”Klaas说,“其实每年的圣诞礼物都不一样,不过都是比较实用的,就像做包子的蒸锅。”

        据了解,随着藏文化的传播,海外市场上已有百样千式的藏饰品,而他们生产的手工制品和家居用品主要销往日本和澳大利亚。Klaas说,“在北京、成都、广州也有专门的销售点,市场前景很好”。


       目前Klaas夫妇的安多手工艺品公司吸纳了来自青海海南州同德与共和两县50户藏族家庭为公司的员工,“他们也会在产品藏族元素的设计方面帮我们出主意。”

       Klaas介绍,对于很多外国人来说,圣诞元素和藏族元素结合起来的“草原礼物”非常受欢迎,今年从9月份就开始准备制作,种类有挂件、钱包、收纳袋等30种,共制作了1000多件“草原礼物”。

        “圣诞节是一个很好的节日,我们不仅感谢耶稣基督,而且也感谢我和妻子能够住在青海18年,感谢安多手工艺可以给60多个当地藏族人工作和收入,感谢我们2015年的健康和快乐。”Klaas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