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秋时节,行走在祁连山国家公园青海片区,白色的雪山、苍翠的松柏以及金黄的草原构成了高原秋季的绝美风光。

  近日,记者从祁连山国家公园青海省管理局获悉,祁连山国家公园青海片区及祁连山区保护建设成效显著,示范引领作用凸显。

  祁连山位于青藏高原、蒙新高原、黄土高原三大高原交汇区,是我国西部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是黄河流域和西北诸河重要产流地,是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域。不仅如此,祁连山还是东南湿润季风区、西北干旱区和青藏高原高寒区交汇区,在气候调节、水源涵养、生态系统稳定、生物多样性维持等方面发挥着巨大作用。

  记者了解到,自祁连山国家公园试点和祁连山生态保护工程实施以来,祁连山区和祁连山国家公园青海片区内植被面积、覆盖度、生产力显著提高,植被生态质量改善,生物多样性增加,退化草地有效恢复;固碳释氧、水源涵养、防风固沙等生态功能提高。

  据悉,祁连山国家公园青海片区自试点建设以来,植被面积增加0.97万公顷,植被覆盖度平均增加1.45%,植被生态质量提高15.27%;60.17%的退化草地得到有效恢复;水源涵养能力和水文径流量明显提升;空气质量显著提高,植被固定二氧化碳量和释放氧气量分别增加19.01%和20.34%;发现昆虫新种14种,祁连山鸟类新记录9种,生物多样性保护成效显著。

  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研究员周华坤介绍,此次针对祁连山的生态评估,采用的数据包括卫星遥感数据,历史统计资料,园区内气象、水文监测站点数据,草地、林地和湿地长期监测点地面监测数据。此外,还包括各研究组实地采样调查数据、文献和科考报告、社会经济统计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