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辆辆摩托车在草原上飞驰,一支支马队在崎岖的山林间穿行,一只只划艇在湖面上行进……这些自备交通工具的“生态管护员”,一丝不苟,一步一个脚印地行走在三江源头,他们是三江源国家公园管理局正式上岗的“生态守护者”。
生态管护员:这是件让人自豪的事
在海拔4610米的黄河源头,呼呼的寒风不停地吹着,80后牧民更登尖措戴着印有“三江源国家公园生态管护员”红色袖章,骑着摩托车驰骋在黄河源头扎陵湖边,进行草原巡护是他最开心的事情。更登尖措是青海果洛藏族自治州玛多县扎陵湖乡牧民,两个多月前申请成生态管护员。更登尖措说:“我家乡的草原成了国家公园,我也从‘草原的人’变成‘国家的人’,这是件让人自豪的事!”更登尖措说,现在到了冬季,自己的责任更大了,砍伐树木的偷盗者时常会在这时候出没,所以巡护的频率也要比平时多。
国家公园:来了7275名守护者
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加快三江源国家公园建设步伐,切实将习近平总书记在青海视察工作时提出的“四个扎扎实实”重大要求落在实处,三江源国家公园把精准扶贫与创新生态管护公益岗位制有机地结合起来。今年以来,印发了生态管护公益岗位机制实施方案,在原有2554个林地、湿地单一生态管护岗位基础上,制定了园区综合生态管护公益岗位设置实施方案,按照精准扶贫的原则,从园区建档立卡贫困户中聘用管护员,实行组织化巡查、网格化管护。使牧民从草原利用转变为保护生态为主、兼顾适度利用,建立牧民生态保护业绩与收入挂钩的机制,目前7275名生态管护员已正式持证上岗。在长江源(可可西里)园区管理委员会玉树藏族自治州治多县管理处,负责人文才说,管护员工资为每人每月1800元,其中,70%的基础工资按季度发放,30%的绩效工资在年终考核称职后一次性兑现,对不称职者,扣发的绩效工资,可奖励给优秀管护员。
“我们这里的牧民,生态保护意识本来就很强,现在有了政策支持,还能拿到工资,保护的积极性强了,动力也更大了。”文才说。
巡山马队:保护好草原上的一切
有了三江源国家公园试点建设,牧民保护生态的意识更加增强了。如今,在治多县索加乡君曲村,有支上百人组成的意气风发的马帮巡护队。这支巡护队骑着高头大马,背着干粮,每天都穿梭在草原、山谷间,见到有牧民丢弃的垃圾就随手捡拾到马背上。他们每天关心着:藏野驴有没有闯过护栏侵占牛羊的领地?垃圾站是否已被清理?草原鹰架是否完好无损……这些看似琐碎的事情却事关三江源的生态。如今,在索加乡草场面积最大、人口最多、峡谷较多,雪豹分布较多的牙曲村,由52人组成的巡护队,与全村牧民一起守护着这里的一草一木、一山一水,守护着这里的所有“精灵”。
保护山林:这是天经地义的事情
已经到了寒冷的冬季,澜沧江园区的生态管护员洛才仁却一刻也闲不下来,因为冬季山上几乎没有食物,那些平时比较“懒惰”没有备下冬粮的动物开始下山觅食,而这时,也是那些捕猎分子疯狂下捕猎器的时候,他的职责就是每天走一遍山林,看看有没有野兽出没?林子有没有被砍伐?最近他还在担心山林中有没有盗猎者下捕猎器?洛才仁守护的山林,简直就是一座野生动物园,山林里除了有狐狸、岩羊、旱獭、金雕、野兔之外,麝、雪豹、棕熊等珍稀动物也成了这里的常客。一到冬天,那些利欲熏心的盗猎分子,往往在山林里设下卡子,安放捕猎器,恶意捕杀珍稀动物。为了排查这些暗器,洛才仁在山林里一走就是八九个小时。洛才仁说,山林就是自己的家园,山里的麝就像是自己的“孩子”,解救受伤的“孩子”是天经地义的事情。保护山林,是我们“生态管护员”的职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