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西藏主要城镇环境空气质量整体保持优良;西藏自治区主要江河湖泊水质均达到或优于Ⅲ类标准,无城市黑臭水体;县级以上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提升至97.34%,污染防治攻坚战连续两年考核“优秀”……
一年来,西藏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生态文明高地建设,聚焦重点工作,不断深入开展污染防治攻坚战,环境质量保持全优,生态文明示范创建保持全国前列。
聚焦战略抓引领 生态文明高地创建扎实推进
2021年10月,拉萨市柳梧新区达东村荣获“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称号。
近年来,达东村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重点推进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区域生态环境质量稳居自治区前列,林草覆盖率达92%。村民在家门口就业,实现增收致富,享受生态红利。这是西藏扎实推进生态文明高地建设的生动写照。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一年来,西藏自治区党委、政府一如既往高度重视生态环境保护工作。
——西藏自治区第十次党代会明确提出“着力创建国家生态文明高地、努力做到生态文明建设走在全国前列”的战略部署,擘画了未来五年乃至今后一个时期美丽幸福西藏建设的宏伟蓝图。
——编制通过《西藏自治区国家生态文明高地建设规划(2021—2035年)》,正式施行《西藏自治区国家生态文明高地建设条例》,出台实施生态文明示范创建管理办法及11项配套指标体系;13个县区、284个乡镇、3229个村居开展自治区级生态文明示范创建。
——组织做好首个生态文明宣传月活动,逐渐形成生态文明全民共建、共享、共乐的良好氛围。拉萨市堆龙德庆区、曲水县,林芝市工布江达县被命名为第五批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
聚焦服务抓管理 高质量发展能力持续增强
“新能源公交车平稳性很好,噪音也小,车内干净卫生,坐着很舒服。”拉萨市市民卓嘎告诉记者。
2021年,西藏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加强应对气候变化基础能力建设,启动跨境生态环境影响研究,以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为总抓手,配合开展“双碳”工作;完成2020年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自查,全区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在国家核定范围内。拉萨市新能源公交车占比达100%,认定“绿色工厂”8家。
2021年,西藏更注重环境管理成色,完成市地级“三线一单”成果集成和入库发布,划定管控单元850个。全区约88.96%的国土面积纳入优先保护单元,“三线一单”成果在交通、资源开发、基础设施建设等领域得到有效应用。实现“两高”项目和企业零审批、零引进。
在生态服务上,西藏生态环境系统更加主动优化营商环境,不断深化“放管服”改革,将53个行业类别144类建设项目环评文件审批权限下放至市地。自治区审批仅占一成,网上备案建设项目环评文件达92.9%。将30类行业纳入环评豁免,44类行业实行环评告知承诺制,优先将治污水平高、环境管理规范的579家企业纳入正面清单管理。
聚焦生态抓保护 巩固扩大生态保护修复成效
累计落实资金74.74亿元,持续推进拉萨市、山南市山水林田湖草沙试点工程;
落实中央水污染防治资金7.07亿元,实施拉萨河、年楚河、哲古湖等水生态环境保护修复项目;
那曲市依靠科技种树615亩,种植品种37种,成活率达到70%左右;
……
2021年,西藏持续加大生态修复力度,不断提高生态保护强度,创新打出西藏江河源保护品牌,统筹“三大行动九项工程”,全面加强以33条重要河流为主的江河源系统保护,着力提升“亚洲水塔”生态功能与服务价值,累计投入127.1亿元实施西藏生态安全屏障保护与建设规划。
同时,继续加强自然保护地监管,配合推进三江源(唐北片区)国家公园建设,深入开展“绿盾2021”自然保护地强化监督工作,基本形成生态环境监管“53111”工作架构。
2021年,西藏生态振兴助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全面起步,争取8550万元实施新一批农村环境整治项目,制定农牧区生活污水处理技术指南,推进生态环境治理向乡村延伸。
数据显示,西藏全区畜禽养殖资源化利用率达92%,主要农作物化肥农药利用率达41%,秸秆综合利用率95%以上。同时,落实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资金31.39亿元,安排生态岗位46.62万个,让绿水青山守护者有更多获得感。
风雨砥砺不忘初心,春华秋实继往开来。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在党中央和西藏自治区党委的坚强领导下,西藏的生态文明之路必然会越走越笃定,越走越坚实,越走越宽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