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曾是藏族的“珠玛公主”——记从电影演员到配音演员的曹雷

上世纪60年代,人们熟悉她。

1963年,她曾在电影《金沙江畔》中,扮演那骑着白马、土司的掌上明珠——珠玛公主!1964年,她又在《年青的一代》中扮演了知识青年林岚。当时,她,电影演员曹雷,以纯朴、真挚、热情的演技,蜚声影坛,她是年青人崇拜、仰慕的朋友。

上世纪80年代,人们熟悉她。

她进译制厂虽然只有两年,却给人们留下了大大小小60余个角色的印象。如今,她,配音演员曹雷,虽人到中年,却以圆润、淳厚、刚柔相济的嗓音,又一次在这艺术领域中崭露头角。

曹雷,从电影演员到配音演员,几度离索,辗转20载……

人们说,成功的喜悦,常常是接踵而来的。1964年,年仅24岁的曹雷,就似乎领略了她艺术生涯“全盛“的滋味——话剧《年青的一代》,代表华东地区参加全国戏剧汇演获奖;电影《年青的一代》,风靡一时,撞击着每个青年人的心灵,同时也轰动海外……曹雷,沉浸在欢欣之中。

这时,她收到父亲曹聚仁先生从香港寄来的一封信。信袋是厚厚的,可里边惟独没有他的信。只见父亲寄来的是:几张海外人士对《年青的一代》,对其中演员评价的报纸;一封香港电影界知名人士愿以月薪1万元的待遇聘请曹雷去港当电影演员的信;还有一篇父亲为此专门发表的文章:“我的女儿只有在国内,才有她的事业,成就和前途……我决不让女儿有程思远的女儿——林黛的下场!”

读着父亲的文章,曹雷震惊了。虽然父亲没有给她写一个字,阐述他的观点,可够了!曹雷完全明白了父亲的良苦用心。是啊,她不会忘记林黛的遭遇,这位很有才华的香港电影演员,不就是因为成名后,受不住谣言和流言蜚语的缠绕,不惜抛弃自己的青春年华,自杀身亡的吗?

曹雷激动了。她抑制不住心潮的起伏,提起笔:

“爸爸,从我考进戏剧学院的那一天起,就下了毕生为艺术奋斗的决心。爸爸,您放心吧,我不会忘记林黛的下场……”

1965年,曹雷带着观众的赞誉,调上海电影制片厂演员组。可是“大干一场”的愿望落空了。那场浩劫,击碎了每一个人心中最纯洁、最美好的愿望……

粉碎“四人帮”后,曹雷埋藏在心底的希望之花复苏了。但是,岁月的犁耙,在她的额头上留下了细密的印记,她的外形明显地变化了。

曹雷要求改行,她从上影厂的演员组来到导演组。《鹿鸣翠谷》是曹雷出任副导演的第一部片子。可是,厄运却又一次降临到她身上,乳房肿块迫使她住院手术。冷冻化验结果:“阳性”。就这样,她那缝了61针的身躯,无力地躺倒在病床上。

说来也巧,几个月后的一天,《鹿鸣翠谷》的导演胡成毅去曹雷家探望。在告诉片子已经完成的喜讯的同时,还说起剧中小男孩铁子的配音人选至今未定的烦恼。曹雷心头顿时一亮。她想起,还在戏剧学院读书时,自己就一直对“声音研究”颇有兴趣,也曾为一些剧中人物配音,难道现在就不能试试?

配音成功了。这次尝试,竟奠定了曹雷艺术转折的方向。

1982年5月,曹雷来到上海译制片厂,开始她的配音生涯。当她一旦沉浸于声音和语言相结合的这个艺海中,便如鱼得水了。

应该说,在配音的领域中,她还是个“新人”,可留给她回味的感受是什么呢?曹雷说:“这辈子,单从业务来说,我从来没有接触过这么多角色,也没有这么尽情地使用过我的声音……以前,在银幕上,我只能受形象的限制,而现在,形象给我的限制全取消了……我不仅仅是在配音,而是一个配音的演员。”

是的,她是一个“配音的演员”。尽管两年时间不算长,但她配过《第三个人》中的女演员安娜;《爱德华大夫》中秀美聪慧的康斯坦斯女医生;《威尼斯面包师儿子》中沉稳、干练的女政治家索菲亚;《蒲田进行曲》中善良、痴情的小夏,以及电视剧《亚瑟王》中,阴险歹毒的巫婆摩根;美国大学生演出的话剧《家》中温柔、贤淑的瑞珏……两年中,她用语言和声音,塑造了60多个不同的人物形象。《国家利益》最近荣获了文化部授予的“优秀译制片奖”。

捷克斯洛伐克电影代表团的艺术家,看了《非凡的艾玛》后,深情地说:“回国后,我们一定要告诉演艾玛的演员,中国有位声音和她一样的配音演员。”其实,为了配好这位驰名于世的歌唱家艾玛,曹雷花了不少精力呢。

曹雷没学过声乐,而影片中的很多场合,艾玛常常是边说边唱的。于是曹雷也开始学起“女高音”来。她在不断的练唱时,寻找艾玛的发声点和共鸣,然后逐字逐句地配口型、合声音。终于曹雷的话语和艾玛的歌声和谐统一了。

声音相似了,曹雷仍不满足。为了达到配音时“声神兼备”的效果,为艾玛配音的那段日子,她天天带着个半导体。一有时间,就打开听音乐,听歌剧,努力使自己身上充满音乐细胞。恰是这些素材的积累,曹雷和艾玛一下子接近了。正式配音时,他把艾玛灼人的激情、艺术家纤弱的敏感、大咧咧的作风,全都淋漓酣畅地表现出来了。

曹雷,辗转20年,从电影演员到配音演员。如今,她将在这一个艺术天地中,永远地开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