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木·丹增嘉措又称第十世德木仁布钦洛桑绛白隆多丹增嘉措,1901年出生于西藏工布江达县阿沛村。他是第十三世达赖喇嘛的表弟,是西藏有资格出任摄政的四大呼图克图之一。除去这些身份,他还是西藏历史上第一位摄影师。

      二十世纪初摄影盛行西方,但当时的西藏几乎与世隔绝,思想封闭落后,人们认为摄影会摄人魂魄,甚至臆想会通过照片对人实施咒术。因此,辛亥革命后一些西方探险家在进藏后为了方便开展活动,将摄影技术作为极力讨好西藏上层人员的手段,可惜效果不甚理想。

      德木活佛与摄影的第一次结缘还要追溯到1912年, 12岁的德木活佛被一位欧洲人邀请拍照,年少的仁波切出于好奇同意了。当所有准备就绪时,欧洲人要求侍从将仁布切用绳子固定在椅子上,以免他照相时晃动。可是在西藏对活佛自古以来都是顶礼膜拜,哪有用绳子绑住的道理,管家认为欧洲人的做法是亵渎神灵,将欧洲人赶了出去,于是便与此业缘擦肩而过。仁波切每每谈到这件事,都会笑着说:“如果当时可以忍耐一下,倒是可以留下一张小时候的照片。”

      仁波切摄影的真正缘分起于一次善意的救助。20世纪20年代,由于仁波切所在寺院曾资助清军入藏,被当时的政府没收了丹吉林的全部财产,并遣返该寺僧众,而德木仁波切去了“巴日库”(现自治区党校边上)山洞闭关修行。在这个山洞,他救了一位尼泊尔商人,这位尼泊尔商人恰好是一位摄影师,他教会了活佛摄影技术,并送了一台照相机。从此之后他便迷恋上了摄影,并成为了最早的藏族摄影家。

      德木仁波切的次子德木·旺久多吉说:“上世纪三、四十年代,在大贵族和上层僧人中有相机的人不少,却只有我父亲爱上了这一行。”德木活佛天生具有开放的心灵,对新生事物有着强烈的了解欲望,这应是仁波切能够兴致盎然地进行摄影创作的重要原因。正是因为这份执着,他在拉萨、后藏及自己的家乡工布等地拍摄了大量的照片,自设暗房洗印和扩放,堪称高原上的第一代本土摄影师。他用手中的卡尔宾、莱卡、蔡斯康等国外高档相机留下了大量的图片。随意、即兴的拍摄使他的作品题材广泛、包罗万象。

      荷赛的评委主席在看到德木活佛拍摄的作品时说:“我们的摄影没有太大的进步”。言下之意即是德木仁波切的拍摄作品是非常好的。而作为以为没有受过专业摄影技术训练的人,他能拍出这么让人赞叹的作品,或许是因为从小在寺庙中有学习过关于艺术方面的知识,或许是有着异于常人的天赋,但是在我看来更多的是因为他有着一颗平静的内心,他的摄影从来不反映社会或评论时代,拍照没有什么功利心,他拍的照片画面安静和谐,给人以一种宁静的享受。

      这也许是对德木仁波切本人说过的“佛教的无我,就是说没有什么是我的”最好的诠释!
 

德木仁波切 · 生平简介

      德木·丹增嘉措生于藏历第十五绕迥铁牛年(1901年)生于西藏工布江达县。1905年被确认为九世德木·赤烈绕杰的转世灵童,取名为德木·洛桑降贝隆朵丹增嘉措,并从他的家乡迎请到拉萨的丹杰林寺内。1920年德木获得格西(博士)学位。1925年,一位尼泊尔商人送给了他生前第一台照相机,从此开始了摄影之旅。1938年奉还比丘戒给上师后与尼姑寺尼姑臣来德钦结婚,共养育三个孩子分别为:大儿子阿旺杰丹格烈朗杰(格烈仁波切)、次子旺久多吉、小儿子斯达次仁。1953年德木仁波切成为《西藏日报社》的编委。1956年与妻子去印度参加佛的诞辰日纪念活动。回来后,加入西藏佛教协会,同年被打成右派。1959年被认命为西藏政协委员。1960年他参加西藏人民大会。同年停止了拍照。1966年接受红卫兵的批判,夫人被关押。1967年夫人逝世,1973年5月16日圆寂。1980-81年建立德木灵塔。

      子承父业的旺久多吉,西藏拉萨人,为德木·丹增加措的次子,从小受到父亲的熏陶走上了摄影人生。生于1949年12月,1981年调入西藏自治区文联,1990年当选为中国摄影家协会理事,1998年当选为政协西藏自治区第七届委员会委员,被中国摄影家协会评为德艺双馨优秀会员。2004年,被西藏大学艺术学院聘为客座教授,其文学作品《西藏摄影史话》于1983年获五省(自治区)散文一等奖,摄影作品《古庙里的春天》获3届国际摄影艺术展览金牌奖、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40年优秀摄影作品连战“福达杯”奖,其作品《火葬》获中日摄影文化交流会奖,获首届珠穆朗玛文学艺术奖。